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表情鲁棒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26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8页
    1.2 人脸识别技术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场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人脸识别的流程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人脸识别技术的分类第11-12页
    1.3 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三维人脸数据的形式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三维人脸识别的常用数据库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三维人脸识别流程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三维人脸识别的优势与挑战第15-16页
    1.4 三维人脸识别方法研究综述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基于空域的直接匹配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基于局部特征的匹配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基于整体特征的匹配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基于二维和三维的双模态融合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第23-26页
第二章 基于半刚性区域面部轮廓线匹配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第26-4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6页
    2.2 相关工作第26-28页
    2.3 三维人脸模型预处理第28-30页
    2.4 基于半刚性区域面部轮廓线匹配三维人脸识别方法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面部轮廓线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面部轮廓线提取及重采样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曲线匹配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相似度计算第33页
    2.5 实验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面部轮廓线条数的选取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识别实验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对大表情的鲁棒性实验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与其他算法的比较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时间代价分析第37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7-40页
第三章 基于表情不变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第40-5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0页
    3.2 相关工作第40-41页
    3.3 基于表情不变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算法思想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形变模型建立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基于ICP匹配的精确姿态矫正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2 基于CPD的点对应关系的建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3 形变模型的产生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特征提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相似性度量第46-47页
    3.4 实验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训练集人脸及标准人脸的选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识别实验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表情鲁棒性实验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与其他算法的比较第5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52-56页
    4.1 课题研究内容总结第52-53页
    4.2 未来工作展望第53-54页
    4.3 结束语第54-56页
致谢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4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协作表示的全局加局部特征提取及其应用
下一篇: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证候及证候演变的脂质组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