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空难中的人身损害赔偿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二、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7-9页 |
三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四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空难人身损害赔偿概述 | 第11-18页 |
第一节 空难人身损害赔偿的涵义与特征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空难人身损害赔偿的当事人 | 第12-14页 |
一、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主体 | 第12-13页 |
二、人身损害赔偿义务主体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航空运输的性质对空难损害赔偿的影响 | 第14-18页 |
一、国际航空运输 | 第14-16页 |
二、国内航空运输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空难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构成与责任范围 | 第18-32页 |
第一节 航空承运人责任的成立 | 第18-23页 |
一、航空承运人的责任性质 | 第18-19页 |
二、航空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| 第19页 |
三、归责原则从一元到二元的发展 | 第19-21页 |
四、承运人的抗辩事由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航空承运人的损害赔偿范围 | 第23-29页 |
一、旅客人身伤亡赔偿范围 | 第23-24页 |
二、关于精神损害赔偿 | 第24-26页 |
三、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认定 | 第26-27页 |
四、承运人的责任限额问题 | 第27-29页 |
第三节“第三人”遭受空难的损害赔偿 | 第29-32页 |
第三章 我国空难赔偿责任制度及完善 | 第32-39页 |
第一节 我国空难损害赔偿制度 | 第32-35页 |
一、我国空难赔偿制度现状 | 第32-33页 |
二、航空保险对空难赔偿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完善我国空难赔偿制度的建议 | 第35-39页 |
一、延续责任限额并提高限额标准 | 第35-36页 |
二、借鉴《蒙特利尔公约》,建立双梯度归责体系 | 第36-37页 |
三、完善国内立法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