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哲学理论论文--哲学基本问题论文--价值论论文

人本主义视域下的技术异化分析--以智能手机为例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15-17页
2 理论基础第17-26页
    2.1 技术异化的概念解析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技术的内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异化的内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技术异化的内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技术异化的本质第19页
    2.2 技术异化的特征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技术异化具有长久性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技术异化具有多样性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技术异化具有相对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技术异化具有全球性第21-22页
    2.3 技术异化的表现形式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社会层面的技术异化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生态层面的技术异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人本层面的技术异化第23页
    2.4 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观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观的内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观的原则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观的目标第24-26页
3 智能手机技术异化特点及表现第26-36页
    3.1 智能手机技术异化的特点第27-28页
    3.2 智能手机技术对个人的异化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生理层面的表现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心理层面的表现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社交层面的表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道德层面的表现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隐私层面的表现第32-33页
    3.3 智能手机技术对社会的异化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阶层层面的表现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文化层面的表现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社会稳定层面的表现第34-36页
4 智能手机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第36-44页
    4.1 智能手机技术异化的技术根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技术具有正负效应共存性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技术具有削弱人主体性的性质第36-37页
    4.2 智能手机技术异化的主体根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智能手机创造主体失当的价值观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智能手机应用主体失当的价值观第38-39页
    4.3 智能手机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社会竞争加剧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市场经济下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技术评估缺失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法律监管不完善第41-44页
5 弱化异化——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第44-51页
    5.1 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发展观第44-45页
    5.2 倡导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第45-46页
    5.3 完善技术价值评估第46-47页
    5.4 健全专项法律法规第47-49页
    5.5 加强人对本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注第49-51页
6 总结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六倍频毫米波产生技术ROF系统的研究
下一篇:李林点穴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