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缩略语表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20页 |
1.1 花发育的模型 | 第10-15页 |
1.1.1 ABC模型 | 第10-12页 |
1.1.2 ABCD模型 | 第12-13页 |
1.1.3 ABCDE模型 | 第13-14页 |
1.1.4 四因子模型 | 第14-15页 |
1.2 植物花发育的相关基因 | 第15-18页 |
1.2.1 植物花发育的调控基因 | 第15-17页 |
1.2.2 MicroRNAs对植物花发育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3 重瓣花性状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3.1 重瓣花性状的遗传特性 | 第18-19页 |
1.3.2 重瓣花与单瓣花、无瓣花油菜的成因及形态特征 | 第19-20页 |
2. 材料和方法 | 第20-26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0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0-26页 |
2.2.1 体视显微镜观察 | 第20页 |
2.2.2 扫描电镜观察 | 第20页 |
2.2.3 半薄切片观察 | 第20-21页 |
2.2.4 花瓣数目调查 | 第21页 |
2.2.5 油菜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 | 第21-24页 |
2.2.6 AP3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| 第24-2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40页 |
3.1 甘蓝型油菜重瓣花的形态学特征 | 第26-29页 |
3.1.1 甘蓝型油菜重瓣花的表型特征 | 第26-27页 |
3.1.2 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| 第27-29页 |
3.2 半薄切片观察 | 第29-30页 |
3.3 甘蓝型油菜重花瓣性状的遗传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4 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5 AP3同源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对比 | 第35-40页 |
4. 讨论 | 第40-45页 |
4.1 重花瓣形成的分子机制 | 第40-41页 |
4.2 重花瓣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3 花发育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4 重花瓣甘蓝型油菜的应用前景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附录1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