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概念 | 第14页 |
1.3 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性质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5-18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1.6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8-19页 |
1.6.1 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6.2 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制度研究 | 第19-25页 |
2.1 国内维修资金制度概况 | 第19-21页 |
2.1.1 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建立 | 第19页 |
2.1.2 国内及香港地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现状 | 第19-21页 |
2.2 国外维修资金研究概况 | 第21-25页 |
2.2.1 美国维修资金管理制度 | 第22页 |
2.2.2 新加坡维修资金管理制度 | 第22-23页 |
2.2.3 日本维修资金管理制度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我国住宅维修资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5-31页 |
3.1 住宅维修资金的立法 | 第25页 |
3.2 维修资金的归集 | 第25-26页 |
3.3 维修资金的续筹 | 第26-27页 |
3.4 维修资金的使用 | 第27-28页 |
3.5 维修资金正常程序与紧急使用的冲突 | 第28-29页 |
3.6 维修资金的管理 | 第29-30页 |
3.7 维修资金的保值增值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评价 | 第31-46页 |
4.1 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制度分析和评价 | 第31页 |
4.2 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的建立 | 第31-34页 |
4.2.1 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31-32页 |
4.2.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| 第32-34页 |
4.3 评价方法的选取及介绍 | 第34-39页 |
4.3.1 评价方法的选取 | 第34-35页 |
4.3.2 评价方法的介绍 | 第35-39页 |
4.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39-45页 |
4.4.1 确定指标因素集 | 第39页 |
4.4.2 确定权重集 | 第39-41页 |
4.4.3 确定评价和分数集 | 第41-42页 |
4.4.4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| 第42-45页 |
4.5 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我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| 第46-51页 |
5.1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| 第46页 |
5.2 改进维修资金的归集制度 | 第46-47页 |
5.3 完善维修资金的使用程序 | 第47-48页 |
5.4 提高紧急情况下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率 | 第48-49页 |
5.5 完善维修资金的管理机制 | 第49页 |
5.6 改进维修资金的增值机制 | 第49-50页 |
5.7 健全业主自治管理机制 | 第50-51页 |
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总结 | 第51页 |
6.2 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A-问卷调查一 | 第56-58页 |
附录B-问卷调查二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