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-冰草衍生系“普冰7-4”抗白粉病与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英文缩略表第15-16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-26页
    1.1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小麦白粉病抗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1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来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2 小麦抗病遗传定位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利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是重要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源第21-22页
    1.2 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小麦矮化基因的类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小麦矮秆基因的来源与遗传定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小麦矮秆基因在我国小麦改良中的作用第24页
    1.3 小麦-冰草衍生系的研究进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冰草具有可供小麦遗传改良的多个优异性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小麦-冰草衍生系的创制第25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25-26页
第二章 “普冰 7-4”农艺性状评价与冰草P基因组的遗传成份检测第26-29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26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田间试验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因组DNA提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GISH检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冰草特异EST分子标记检测第27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“普冰 7-4”的综合农艺性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“普冰 7-4”的GISH检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冰草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第28-29页
第三章 “普冰 7-4”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第29-42页
    3.1 试验材料第29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田间试验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因组DNA提取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白粉病抗性表型鉴定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苗期抗性鉴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成株期抗性鉴定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3 抗谱鉴定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小麦SSR分子标记检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1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“普冰 7-4”具有全生育期白粉病抗性、且抗性广谱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“普冰 7-4”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Pmpubing7-4 的染色体定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Pmpubing7-4 与 5DS上其他已知基因的比较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Pmpubing7-4 与PmPB3558的等位性测试第39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“普冰 7-4”白粉病抗性基因Pmpubing7-4 的可能来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Pmpubing7-4 与其他 5DS已知白粉病抗性基因的比较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Pmpubing7-4 与PmPB3558、Pm2b的比较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Pmpubing7-4 抗性基因是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第40-42页
第四章 “普冰 7-4”矮秆性状的QTL定位第42-51页
    4.1 试验材料第42页
    4.2 试验方法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田间试验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因组DNA提取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株高性状考查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赤霉酸反应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标记检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1 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2 小麦全基因组标记检测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4页
    4.3 结果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幼苗赤霉酸反应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“普冰 7-4”的矮秆基因检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“普冰 7-4”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1“普冰 7-4”在不同组合下的F1株高分析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2“普冰 7-4”与铭贤169杂交后代F2:3群体的株高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“普冰 7-4”矮秆性状QTL的初步定位第48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株高QTL初步定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“普冰 7-4”中的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第49-51页
第五章 结论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作者简历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icroRNA-146a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耐药株的作用及其与Notch1基因相关性的研究
下一篇:乙醛脱氢酶2活性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