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桩基动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桩基机械阻抗法测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主要的工作目标、内容、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21页 |
1.4.1 工作目标 | 第17页 |
1.4.2 工作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1.4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2 机械阻抗法原理及数值模型验证 | 第21-37页 |
2.1 机械阻抗法的基本原理 | 第21-23页 |
2.2 机械阻抗法确定桩基动刚度的原理 | 第23-24页 |
2.3 动力学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| 第24-27页 |
2.4 现场模型桩检测试验研究 | 第27-29页 |
2.4.1 桩基动测试验 | 第27-28页 |
2.4.2 单桩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 | 第28-29页 |
2.5 桩-土系统三维数值模型验证 | 第29-35页 |
2.5.1 动力分析计算 | 第30-33页 |
2.5.2 静力分析计算 | 第33-3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3 竖向动刚度原理性试验研究 | 第37-55页 |
3.1 原理性试验目的 | 第37页 |
3.2 原理性试验设计 | 第37-40页 |
3.2.1 试验研究技术路线 | 第37-38页 |
3.2.2 试验模型设计 | 第38-39页 |
3.2.3 试验测试设备 | 第39-40页 |
3.3 原理性试验工况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4 试验测试分析 | 第42-45页 |
3.4.1 试验测试过程 | 第43-44页 |
3.4.2 试验测试数据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5 试验测试结果总结 | 第45-52页 |
3.5.1 缩径缺陷与桩径对动刚度的影响 | 第46页 |
3.5.2 桩周有效摩擦面积对动刚度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3.5.3 单桩与群桩-承台动刚度的关系 | 第49-50页 |
3.5.4 墩高对动刚度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2-55页 |
4 动刚度的材料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 | 第55-77页 |
4.1 有限元建模及相关参数的介绍 | 第55-57页 |
4.2 混凝土参数对动刚度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57-61页 |
4.2.1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2.2 混凝土泊松比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3 土体参数对动刚度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61-67页 |
4.3.1 桩端土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3.2 桩侧土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63-67页 |
4.4 土层分布对动刚度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67-74页 |
4.4.1 土层变化对动刚度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67-70页 |
4.4.2 土层土质分布对动刚度的影响及其特征分析 | 第70-74页 |
4.5 本节小结 | 第74-77页 |
5 动刚度几何影响因素及其特征研究 | 第77-97页 |
5.1 有限元建模及相关参数的介绍 | 第77页 |
5.2 单桩与群桩-承台动刚度关系的分析 | 第77-80页 |
5.3 桩长对动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80-84页 |
5.3.1 摩擦桩桩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80-82页 |
5.3.2 端承桩桩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82-84页 |
5.4 桩基缺陷对动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84-92页 |
5.4.1 桩基扩径缺陷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85-88页 |
5.4.2 桩基缩径缺陷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88-90页 |
5.4.3 短桩缺陷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90-92页 |
5.5 墩身对竖向动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| 第92-9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5-9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7-99页 |
6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97-98页 |
6.2 展望 | 第98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03-105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