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8页 |
1.1 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| 第12-17页 |
1.1.1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| 第12页 |
1.1.2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 | 第12-14页 |
1.1.3 放射性核素的吸附、迁移 | 第14-15页 |
1.1.4 本研究的目的 | 第15-17页 |
1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 吸附的基本理论 | 第18页 |
1.3.1 吸附概念 | 第18页 |
1.3.2 吸附的分类 | 第18页 |
1.4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| 第18-21页 |
1.4.1 吸附剂表面性质 | 第19页 |
1.4.2 吸附质性质 | 第19页 |
1.4.3 体系pH值 | 第19页 |
1.4.4 温度 | 第19-20页 |
1.4.5 背景电解质 | 第20页 |
1.4.6 腐殖质影响 | 第20-21页 |
1.5 吸附等温线 | 第21-24页 |
1.6 动力学研究 | 第24-27页 |
1.7 表面模型研究 | 第27-30页 |
1.7.1 表面模型的类型 | 第27-29页 |
1.7.2 表面模型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1.8 谱学研究与量子化学计算的应用 | 第30-33页 |
1.8.1 谱学研究 | 第30-32页 |
1.8.2 量子化学计算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8页 |
第二章 Eu(Ⅲ)、Th(Ⅳ)、U(Ⅵ)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研究 | 第38-98页 |
2.1 铁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 | 第38-46页 |
2.1.1 引言 | 第38-39页 |
2.1.2 铁氧化物的合成 | 第39页 |
2.1.3 铁氧化物的表征 | 第39-46页 |
2.2 Eu(Ⅲ)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研究 | 第46-58页 |
2.2.1 引言 | 第46页 |
2.2.2 实验部分 | 第46-47页 |
2.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7页 |
2.2.4 结论 | 第57-58页 |
2.3 Th(Ⅳ)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研究 | 第58-74页 |
2.3.1 引言 | 第58页 |
2.3.2 实验部分 | 第58-59页 |
2.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9-73页 |
2.3.4 结论 | 第73-74页 |
2.4 U(Ⅵ)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研究 | 第74-91页 |
2.4.1 引言 | 第74页 |
2.4.2 实验部分 | 第74-75页 |
2.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5-90页 |
2.4.4 结论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8页 |
第三章 Np(Ⅴ)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| 第98-128页 |
3.1 钠基膨润土的制备及表征 | 第98-103页 |
3.1.1 引言 | 第98页 |
3.1.2 钠基膨润土的制备 | 第98页 |
3.1.3 钠基膨润土的表征 | 第98-103页 |
3.2 Np(Ⅴ)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研究 | 第103-124页 |
3.2.1 引言 | 第103-105页 |
3.2.2 实验部分 | 第105-113页 |
3.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13-123页 |
3.2.4 结论 | 第123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28页 |
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8-131页 |
4.1 全文工作总结 | 第128-129页 |
4.2 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展望 | 第129-13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31-133页 |
致谢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