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学术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(三)研究理论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美国政府对苗人的利用(1960-1975 年) | 第15-22页 |
第一节 “秘密战争”——美国政府利用苗人的起源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美国政府利用苗人的方式 | 第17-22页 |
一、利用苗人牵制北越军队 | 第18-19页 |
二、利用苗人获取军事情报 | 第19-20页 |
三、利用苗人营救美国军事人员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美国政府对苗人的安置 | 第22-41页 |
第一节 “秘密协定”:美国政府安置苗人的动因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联邦政府对苗人的安置 | 第24-33页 |
一、《印度支那移民与难民援助法案》 | 第24-26页 |
二、《1980 年难民法案》 | 第26-29页 |
三、《1996 年福利改革法案》 | 第29-31页 |
四、《苗人退伍军人入籍法案》 | 第31-33页 |
第三节 州政府对苗人的安置措施:以明尼苏达州为例 | 第33-41页 |
一、成立印度支那难民安置机构 | 第34页 |
二、为苗人提供语言和就业支持 | 第34-36页 |
三、为苗人提供医疗服务 | 第36-37页 |
四、帮助苗人提高农业技能 | 第37-38页 |
五、解决苗人的住房问题 | 第38-39页 |
六、规范苗人的宗教活动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苗人“美国公民”角色的形成 | 第41-51页 |
第一节 公民角色和传统角色的冲突 | 第41-44页 |
一、苗人的“二次移民” | 第41-43页 |
二、苗人成立反攻老挝的社团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苗人传统社会体系崩溃 | 第44-47页 |
一、苗人传统生产方式的变化 | 第44-45页 |
二、苗人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| 第45-46页 |
三、苗人传统社会角色的转变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苗人“美国公民”身份的认同 | 第47-51页 |
一、政治参与日益增多 | 第47-49页 |
二、公民角色日渐完善 | 第49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固定名称缩写 | 第52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