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

我国大学学术委员会制度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绪论第15-36页
    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概念界定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概念界定第18-20页
    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第20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关于学术委员会/学术评议会的相关研究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外关于学术评议会的相关研究第26-32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问题、思路、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问题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思路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技术路线第35-36页
第一章 解读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—高深知识视角第36-63页
    第一节 高深知识:决定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根本要素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高深知识与中世纪大学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高深知识与大学变迁第40-44页
    第二节 高深知识建构大学组织内部关系第44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高深知识与学术权力的合法性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高深知识与教师群体的分化、分层第51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高深知识与学术委员会第61-63页
第二章 美国现代大学“共同治理”中的学术评议会——基于8所美国著名大学的案例分析第63-109页
    第一节 美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变迁与“共同治理”理念的解读第63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从“外行董事会控制”到“共同治理”的史海钩沉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建设性的共同思考和行动”:“共同治理”理念的内涵解读第69-74页
    第二节 美国案例大学学术评议会制度设计的文本考略第74-10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制度设计的基本内容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关于职权的规定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关于成员的规定第80-9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关于组织结构的规定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关于会议制度的规定第91-98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关于与其他治理机构、主体的关系的规定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关于制度修订的规定第100-103页
    第三节 美国案例大学学术评议会制度设计的深度剖析第103-10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案例大学制度设计的特征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案例大学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启示与借鉴第107-109页
第三章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应然设计:理想中的学术委员会制度第109-156页
    第一节 大学内外部关系变迁中的学术权力第10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外部力量的渐进介入:大学外部关系变迁的考略第110-1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行政与学术的分化:大学变迁中的内部关系考略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迫不得已的退守:“二维关系”变迁中的学术权力第118-121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大学内部政治生态下学术委员会的职权空间解析第121-1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及其重要利益相关者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各重要利益相关者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的角色第124-13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设定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学术委员会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的职权空间第136-138页
    第三节 我国大学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应然之态第138-1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本质探析:代表性、民主性、协调性的学术机构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权责设定:围绕学术事务的多元职权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人员组成设定:以教授为主体、均衡分配、民主选举第140-14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组织结构设定:权责分解的“事业部型”结构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会议制度的设定:以有效为原则第148-152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与其他治理机构、主体的关系的设定:适当分离与有效沟通第152-156页
第四章 国家层面相关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中的学术委员会第156-212页
    第一节 识读“历史制度主义”分析范式第156-1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历史制度主义源流的管窥第156-1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历史制度主义的三维解读第158-164页
    第二节 学术委员会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述说第164-18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借用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学术委员会制度变迁史的考略第165-17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学术委员会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剖析第172-188页
    第三节 学术委员会制度内容的考略与分析第188-19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四个文本关于学术委员会内容的考略第188-19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各文本内容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第190-19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《高教法》的优化建议:完备的适切性规定第193-195页
    第四节 《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》的考略、省思、优化第195-21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规程》文本内容的考略第195-19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《规程》文本内容的省思第199-20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《规程》的优化第209-212页
第五章 学校层面关于学术委员会的制度设计第212-290页
    第一节 学校层面学术委员会制度设计的考略:以21所案例大学《学术委员会章程》为材料第214-2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学术委员会章程》的内容构成第214-2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关于学术委员会的定位第215-2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关于职权的规定第216-22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关于人员组成的规定第220-235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关于组织结构的规定第235-238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关于会议制度的规定第238-247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关于公示与复议制度的规定第247-249页
        八、关于报告制度的规定第249-250页
        九、关于与其他治理机构、主体的关系的规定第250-251页
    第二节 学校层面学术委员会制度设计的省思:以21所案例大学《学术委员会章程》为对象第251-27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多维省思标准的设定第2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案例大学《大学章程》的合“规”性考查第251-25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案例大学《学术委员会章程》的合“规”、合“章”性考查第254-25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案例大学《学术委员会章程》的“完备性”、“合理性”考查第259-276页
    第三节 学校层面学术委员会制度设计的优化建议:以21所案例大学《学术委员会章程》为目标第276-29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行政与学术关系的协调:“合作习性”的培育第276-27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制度设计过程的优化: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协商过程第279-28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制度设计优化的具体建议:补充、完善、调整第282-290页
结语第290-293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结论第290-291页
    二、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91-292页
    三、未来研究展望第292-293页
参考文献第293-309页
图表索引第309-312页
后记第312-313页

论文共31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对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机制
下一篇: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融资约束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