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审计、地区腐败与公共支出效率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导论 | 第10-14页 |
一、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3页 |
三、研究创新与贡献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我国政府审计、公共支出与地区腐败现状 | 第14-26页 |
第一节 我国政府审计发展脉络 | 第14-19页 |
一、我国古代政府审计 | 第14-16页 |
二、我国近代政府审计 | 第16-17页 |
三、我国现代政府审计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我国公共支出现状 | 第19-23页 |
一、公共支出的内涵 | 第19页 |
二、我国公共支出规模的现状 | 第19-21页 |
三、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现状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我国地区腐败的现状 | 第23-26页 |
一、我国腐败感知指数的变化 | 第23-24页 |
二、我国地区腐败治理的历史与现状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26-34页 |
第一节 政府审计的相关研究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公共支出效率的相关研究 | 第27-29页 |
第三节 地区腐败的相关研究 | 第29-30页 |
第四节 政府审计与公共支出效率的相关研究 | 第30-31页 |
第五节 政府审计与地区腐败的相关研究 | 第31-32页 |
第六节 地区腐败与公共支出效率的相关研究 | 第32页 |
第七节 现有文献评述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| 第34-39页 |
第一节 政府审计与公共支出效率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政府审计与地区腐败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地区腐败与公共支出效率 | 第37页 |
第四节 政府审计、地区腐败与公共支出效率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研究设计 | 第39-44页 |
第一节 模型构建和变量定义 | 第39-42页 |
一、主要变量衡量方法 | 第39-41页 |
二、实证模型及变量定义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 | 第44-62页 |
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| 第44-46页 |
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48-54页 |
一、政府审计与公共支出效率 | 第48-49页 |
二、政府审计与地区腐败 | 第49-51页 |
三、地区腐败与公共支出效率 | 第51页 |
四、地区腐败的中介效应 | 第51-54页 |
第四节 政府审计的多期效应分析 | 第54-58页 |
一、政府审计滞后两期 | 第54-56页 |
二、政府审计滞后三期 | 第56-58页 |
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| 第58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7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二、政策建议 | 第63-66页 |
三、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