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施工论文--施工管理论文--安全管理论文

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--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技术路线第15页
    1.4 拟解决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拟解决关键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创新点第16-18页
第二章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理论第18-23页
    2.1 超高层建筑概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超高层建筑的优越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殊性第20页
    2.2 安全管理理论概述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安全管理定义及原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安全管理的流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安全管理的方法第22-23页
第三章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3-37页
    3.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原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3.2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树建立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事故树分析步骤和常用符号及定义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超高层建筑施工事故树分析第26-33页
    3.3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基本因素分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管理评价指标分析第35-37页
第四章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仿真模型构建第37-50页
    4.1 系统动力学理论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系统动力学基本特点第37-38页
    4.2 仿真模型构建的目的及步骤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仿真模型构建的目的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仿真模型构建的步骤第38-39页
    4.3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因果关系图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流程图第41-44页
    4.4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DYNAMO方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DYNAMO方程建立的原理及目的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DYNAMO方程第44-45页
    4.5 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的影响比例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网络层次分析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第46-50页
第五章 工程实证应用研究第50-64页
    5.1 工程项目概况介绍第50页
    5.2 确定超高层建筑指标权重第50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构建模型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第53-58页
    5.3 安全管理仿真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超高层建筑各子系统敏感性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5.4 对策建议第62-64页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 6.1 研究成果与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WTO农业谈判中G33集团法律问题研究
下一篇:论职务犯罪侦查情报的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