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4-17页 |
第2章 预备知识 | 第17-27页 |
2.1 观测器的相关概念 | 第17-19页 |
2.1.1 观测器的能观性 | 第17-18页 |
2.1.2 非线性系统观测器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2.2 自适应观测器的相关知识简介 | 第19-23页 |
2.2.1 自适应控制简介 | 第19-22页 |
2.2.2 自适应观测器简介 | 第22-23页 |
2.3 稳定性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4 线性矩阵不等式理论 | 第24-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延迟系统的鲁棒自适应观测器设计 | 第27-37页 |
3.1 引言 | 第27页 |
3.2 系统描述 | 第27-28页 |
3.3 鲁棒自适应观测器的设计 | 第28-32页 |
3.4 仿真实例 | 第32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一类不确定中立延迟系统的自适应观测器设计 | 第37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37页 |
4.2 系统描述 | 第37-38页 |
4.3 自适应观测器的设计 | 第38-43页 |
4.4 仿真实例 | 第43-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针对Lur’e微分包含系统的观测器设计的进一步结果 | 第47-61页 |
5.1 引言 | 第47页 |
5.2 系统描述 | 第47-49页 |
5.3 自适应全维观测器的设计 | 第49-52页 |
5.4 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| 第52-55页 |
5.5 仿真实例 | 第55-59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