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关于商标反向混淆的争论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我国理论界关于商标反向混淆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争论 | 第10-13页 |
一、赞成商标反向混淆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| 第10-11页 |
二、反对商标反向混淆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司法实务中关于商标反向混淆是否构成侵权的争论 | 第13-18页 |
一、“蓝色风暴”案 | 第13-14页 |
二、“新百伦”案 | 第14-15页 |
三、“非诚勿扰”案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构成要件 | 第18-28页 |
第一节 商标反向混淆行为的概念 | 第18-20页 |
一、反向混淆的源起和发展 | 第18-19页 |
二、反向混淆的含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| 第20-28页 |
一、在先商标权人的商标具有可保护性 | 第20-21页 |
二、商标性使用 | 第21-22页 |
三、商标在后使用人的市场地位强于在先商标权人 | 第22页 |
四、消费者存在混淆两种商品来源的可能性 | 第22-28页 |
第三章 我国是否有必要将反向混淆作为商标侵权进行规制 | 第28-38页 |
第一节 我国商标侵权行为的立法现状 | 第28-30页 |
一、《商标法》之规定 | 第28页 |
二、《商标法实施条例》之规定 | 第28-29页 |
三、司法解释之规定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立法缺失引起的后果 | 第30-31页 |
一、正向混淆理论之适用导致判决不公 | 第30页 |
二、侵权赔偿标准与商标权人的商誉损失不协调 | 第30-31页 |
第三节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行为规制的立法建议 | 第31-38页 |
一、确立反向混淆侵权的认定标准 | 第31-33页 |
二、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救济措施的建议 | 第33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