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一、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 | 第11页 |
二、我国经济发展现实的需要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二、现实意义 | 第13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一、假设检验法 | 第13-14页 |
二、对比分析法 | 第14页 |
第四节 研究内容、框架和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二、逻辑框架 | 第15页 |
三、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21页 |
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 | 第16-17页 |
一、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生产率思想 | 第16-17页 |
二、新增长理论中的生产率思想 | 第17页 |
第二节 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 | 第17-19页 |
一、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| 第17-18页 |
二、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不明显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R&D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0页 |
一、国外关于R&D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二、国内关于R&D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| 第2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我国FDI、R&D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 | 第21-32页 |
第一节 我国FDI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4页 |
一、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 | 第21-22页 |
二、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 | 第22-24页 |
三、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页 |
第二节 我国R&D的现状分析 | 第24-28页 |
一、我国研发投入的规模和强度 | 第25-26页 |
二、我国研发投入的类型和主体 | 第26-28页 |
三、我国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 | 第28页 |
第三节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 | 第28-32页 |
一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| 第28-30页 |
二、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的特点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FDI、R&D与TFP关系的研究假设、模型与变量 | 第32-41页 |
第一节 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| 第32-34页 |
一、理论机制 | 第32-33页 |
二、研究假设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控制变量的选取和计量模型的设定 | 第34-36页 |
一、控制变量的选取 | 第34-36页 |
二、计量模型的设定 | 第36页 |
第三节 变量的说明 | 第36-41页 |
一、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| 第36-37页 |
二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| 第37-41页 |
第五章 FDI、R&D与TFP关系的实证检验与结论分析 | 第41-51页 |
第一节 动态广义矩估计(GMM)方法 | 第41-43页 |
一、经典估计方法的缺陷 | 第41-42页 |
二、GMM方法的基本原理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四种实证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 | 第43-47页 |
一、单位根检验 | 第43-44页 |
二、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 | 第44页 |
三、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 | 第44-45页 |
四、系统GMM方法的估计结果 | 第45-46页 |
五、四种实证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实证结论与拓展分析 | 第47-51页 |
一、实证结论及解释 | 第47-49页 |
二、拓展分析 | 第49-51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、政策建议及研究不足 | 第51-55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51-52页 |
二、政策建议 | 第52-54页 |
三、研究不足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2页 |
附录 | 第6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