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的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网络安全技术 | 第9-11页 |
·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| 第9-10页 |
·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10页 |
·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| 第10-11页 |
·防火墙技术 | 第11-12页 |
·入侵检测技术 | 第12页 |
·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的结构 | 第15-16页 |
·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入侵检测技术 | 第17-26页 |
·入侵检测技术 | 第17-19页 |
·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| 第17-18页 |
·入侵检测系统的一般结构 | 第18-19页 |
·入侵检测的分类 | 第19页 |
·入侵检测的两种数据来源 | 第19-22页 |
·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和缺陷 | 第20-21页 |
·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和缺陷 | 第21-22页 |
·入侵检测的两种分析方法 | 第22页 |
·基于误用检测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和缺陷 | 第22页 |
·基于异常检测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和缺陷 | 第22页 |
·Snort和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3页 |
·入侵检测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| 第23-24页 |
·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数据挖掘技术和遗传算法 | 第26-35页 |
·数据挖掘技术 | 第26-27页 |
·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| 第26页 |
·数据挖掘的数据模式 | 第26-27页 |
·聚类技术 | 第27-30页 |
·聚类技术概述 | 第27-28页 |
·聚类方法和相关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遗传算法 | 第30-32页 |
·遗传算法概述 | 第30-31页 |
·遗传算法的基本组成 | 第31-32页 |
·KDD cup数据集 | 第32-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方法设计 | 第35-47页 |
·研究目标和意义 | 第35-36页 |
·总体思路和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系统总体结构 | 第38-40页 |
·通用入侵检测系统结构 | 第38页 |
·入侵检测方法GACH总体结构 | 第38-40页 |
·数据预处理模块设计 | 第40页 |
·信息的提取与格式化 | 第40页 |
·待检测数据的数值化 | 第40页 |
·数据的归一化 | 第40页 |
·个体编码方案 | 第40-41页 |
·适应度和聚类准则函数 | 第41-42页 |
·遗传算子和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设计 | 第42-43页 |
·选择算子 | 第42页 |
·交叉算子 | 第42-43页 |
·变异算子 | 第43页 |
·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设计 | 第43页 |
·聚类划分方法的改进 | 第43-45页 |
·设计的合理性 | 第45-46页 |
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方法实现 | 第47-67页 |
·系统环境和总体实现模型 | 第47-48页 |
·数据预处理实现 | 第48-50页 |
·待检测数据的数值化 | 第48-49页 |
·数据的归一化 | 第49-50页 |
·遗传算子的实现 | 第50-53页 |
·选择算子 | 第50-52页 |
·交叉算子 | 第52页 |
·变异算子 | 第52-53页 |
·聚类划分模块实现 | 第53-56页 |
·系统测试结果和总结 | 第56-66页 |
·实验平台和测试数据 | 第56-57页 |
·测试方案和运行步骤 | 第57-58页 |
·测试软件和说明 | 第58-61页 |
·阶段测试方案实验和结果 | 第61-65页 |
·系统整体测试方案实验和结果 | 第65-66页 |
·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67-69页 |
·总结 | 第67-68页 |
·展望 | 第68页 |
·小结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研究生发表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