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国际法论文--国际私法论文--国际商事仲裁与国际海事仲裁法论文

商事仲裁程序问题的经济分析

论文创新点第5-9页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2页
导论第13-30页
    一、选题意义第13-18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21-26页
    四、研究范围和思路第26-30页
第一章 仲裁协议的经济分析第30-54页
    第一节 仲裁协议的功能及内容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仲裁协议的功能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协议的内容第33-38页
    第二节 选择性仲裁协议的经济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当事人的仲裁成本收益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选择性仲裁协议的完善与修正第42-44页
    第三节 概括性仲裁协议的经济分析第44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概括性仲裁协议的需求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当事人的仲裁成本收益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概括性仲裁协议的完善与修正第52-54页
第二章 仲裁规则的经济分析第54-72页
    第一节 仲裁规则的完整性倾向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仲裁规则趋同化的实证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规则趋同化的制度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第二节 仲裁规则完整性倾向的经济分析第59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仲裁规则完整性倾向的仲裁成本分析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规则完整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第63-66页
    第三节 国内外仲裁规则完整度的比较分析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外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仲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国内外仲裁规则完整度的修正与比较第70-72页
第三章 仲裁请求提出的经济分析第72-96页
    第一节 仲裁请求权利的经济分析第72-8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仲裁请求权利的不均衡状态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请求权利行使的经济分析第75-80页
    第二节 预备性仲裁请求的经济分析第80-8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预备性仲裁请求的经济价值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预备性仲裁请求的处理第82-87页
    第三节 重复性仲裁请求的经济分析第87-9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一事不再理”规则的经济价值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重复性仲裁请求的处理第89-96页
第四章 仲裁庭组成的经济分析第96-123页
    第一节 仲裁员选择的经济分析第9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当事人的需求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员的需求与服务第101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仲裁员选择机制的优化第107-108页
    第二节 仲裁庭组成程序的经济分析第108-1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组庭程序的异化第108-1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组庭程序的嵌套博弈分析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组庭程序的建议第117-123页
第五章 仲裁调解的经济分析第123-141页
    第一节 仲裁庭与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冲突第123-1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仲裁庭的调解意愿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当事人的调解意愿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冲突的协调与解决第126-127页
    第二节 当事人调解意愿与调解行为的冲突第127-1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当事人调解意愿的经济分析第127-1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当事人调解行为的博弈分析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仲裁调解的外部引导第131-141页
第六章 仲裁裁决的经济分析第141-170页
    第一节 仲裁裁决可接受性的经济分析第141-1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裁决与调解之间的冲突第142-1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庭与当事人的信息平衡第146-154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一裁终局”规则的经济分析第154-1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一裁终局”的制度激励与制度阻挡第155-1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一裁终局”与裁决救济的冲突与协调第159-170页
结论第170-177页
    一、国内商事仲裁机制的完善建议第170-172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第172-177页
参考文献第177-194页
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94-195页
后记第195-196页

论文共1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apReduce资源调配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湿法电致磷光器件中醇溶主体和可交联空穴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