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保护学论文--林火论文

南瓮河地被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及预测模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1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可燃物含水率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可燃物含水率的研究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进展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-14页
2 研究方法第14-20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域概况第14页
    2.2 研究对象第14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室仪器精度检验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野外实验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数据分析第18-20页
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0-34页
    3.1 实验室条件下仪器精度检验第20-21页
    3.2 野外监测期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期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林分气象因子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3.3 野外监测期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木棒含水率24小时动态变化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监测期木棒含水率连续动态变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木棒含水率与地被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木棒含水率与地被凋落物含水率的Pearson相关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Pearson相关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3.4 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仪器测量的木棒含水率与地被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构建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地被凋落物含水率气象要素预测模型的构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两种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对比第32-3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结论第34-35页
参考文献第35-39页
附录第39-4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0-41页
致谢第41-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利用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的条件优化
下一篇:烟头点燃蒙古栎和红松落叶床层的概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