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分析化学论文

荧光DNA-银纳米簇对生物分子及汞离子的检测

中文摘要第12-13页
ABSTRACT第13-14页
英文缩略表第15-1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4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6页
    1.2 DNA-Ag NCs的合成及机理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富C单链DNA合成银纳米簇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不同双链DNA合成银纳米簇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G-quadruplex和i-motif DNA合成银纳米簇第18-19页
    1.3 DNA-Ag NCs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金属离子的检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生物小分子的检测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蛋白质及核酸分子的检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生物成像第21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1-24页
第二章 不同序列DNA为模板合成银纳米簇的光学性质研究第24-34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4页
    2.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25页
    2.3 实验内容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溶液的配置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DNA预处理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DNA-AgNCs的合成及表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量子产率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DNA-AgNCs光学性质测试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B-DNA-Ag NCs量子产率的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三章 DNA-Ag NCs 对生物硫醇和 AChE 活性的检测第34-4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4页
    3.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35页
    3.3 实验内容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H的优化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粒径和形貌测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荧光寿命测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生物硫醇的检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尿液中生物硫醇的检测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检测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他可林的检测第36页
    3.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检测生物硫醇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原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PBS缓冲溶液的pH优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B-DNA-Ag NCs对生物硫醇的检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B-DNA-AgNCs对生物硫醇选择性的研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尿液中生物硫醇的检测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B-DNA-AgNCs对AChE活性的检测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B-DNA-AgNCs对AChE的选择性研究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他可林的检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9 可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第43-4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四章 DNA-Ag NCs对Hg~(2+)的检测第46-5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4.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试剂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仪器第46-47页
    4.3 实验内容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反应时间的优化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粒径和形貌测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荧光寿命测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Hg~(2+)的检测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水样中Hg~(2+)的检测第47-48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讨论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检测Hg~(2+)的原理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DNA-AgNCs检测Hg~(2+)反应时间的优化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DNA-Ag NCs对Hg~(2+)的检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B-DNA-AgNCs对Hg~(2+)选择性的研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水样中Hg~(2+)的检测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可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第51-5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56-57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8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基团修饰的铂二亚胺类配合物的光动力活性研究
下一篇:人中心蛋白1的性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