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关系论--以我国的司法实践为视角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导论第7-9页
 一、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页
 二、研究现状及述评第7-8页
 三、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8-9页
第一章 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概述第9-18页
 第一节 公诉权概述第9-13页
  一、公诉权的概念和分类第9页
  二、公诉权的内容及特征第9-12页
  三、公诉权的本质属性第12-13页
 第二节 刑事审判权概述第13-18页
  一、刑事审判权的概念和特征第13-16页
  二、刑事审判权的行使第16-18页
第二章 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关系第18-30页
 第一节 处理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关系的原则第18-20页
  一、诉审分离原则第18-19页
  二、诉审同一原则第19-20页
  三、相互制约原则第20页
 第二节 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关系第20-25页
  一、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内在联系第20-21页
  二、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区别第21-22页
  三、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相互制衡关系第22-25页
 第三节 我国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关系的失衡第25-30页
  一、我国现行法规定的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关系第25-26页
  二、我国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的失衡表现第26-28页
  三、我国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关系失衡的解释第28-30页
第三章 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关系的认识与重构第30-37页
 第一节 对失衡表现的认识与重构第30-32页
  一、对罪名变更问题的认识第30页
  二、应确立司法的"至上性",消除公诉人在庭审中对刑事审判权的监督职能第30-31页
  三、取消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资格第31页
  四、借鉴起诉状一本主义,禁止法官与公诉方的单方面接触第31-32页
  五、废除检、法之间的相互配合原则第32页
 第二节 重构和优化庭前审查程序第32-37页
  一、构建与审判程序相分离的独立的预审程序第33页
  二、完善我国公诉的证明标准第33-35页
  三、确立预审程序中的证据展示制度第35页
  四、赋予被告人(或犯罪嫌疑人)以预审选择权第35-37页
结语第37-38页
参考文献第38-39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9-40页
致谢第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几起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法理分析
下一篇: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的价值与制度创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