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回顾 | 第12-23页 |
·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| 第14-19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有机碳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轮作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秸秆分解速率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9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23-24页 |
·试验地自然概况 | 第23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3-24页 |
·作物管理 | 第24页 |
·取样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样品分析与测定 | 第25-27页 |
·土壤全碳、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测定 | 第25页 |
·土壤固碳率和有机碳相对转化系数的计算 | 第25页 |
·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计算 | 第25页 |
·土壤微生物碳、氮的测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土壤全氮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·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 | 第27页 |
·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动力学公式 | 第27页 |
·秸秆分解率的测定 | 第27页 |
·碳价值量的计算 | 第27-28页 |
·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结果 | 第29-44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的变化 | 第29-33页 |
·土壤全碳的变化 | 第29页 |
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| 第29-30页 |
·土壤有机碳年固碳率和有机碳相对转化系数的变化 | 第30页 |
·土壤有机碳密度 | 第30-31页 |
·土壤有机碳组份比例 | 第31-32页 |
·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| 第32-33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| 第33-38页 |
·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 | 第33页 |
·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的动态变化 | 第33-36页 |
·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比例的动态变化 | 第36-37页 |
·土壤有机碳矿化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| 第37-38页 |
·矿化培养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比例组成变化 | 第38-39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氮素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·土壤全氮的变化 | 第39页 |
·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·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| 第40页 |
·土壤全氮、微生物碳与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 | 第40页 |
·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有机碳之间的关系 | 第40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秸秆分解速率的变化 | 第40-42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轮作系统碳价值量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4-53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全碳、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| 第44-45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 | 第45-46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| 第46-47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特征 | 第47-48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碳矿化特征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全氮、微生物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| 第50-51页 |
·秸秆分解率特征 | 第51-52页 |
·保护性耕作对轮作系统碳价值量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6页 |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