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湖泊、水库论文

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4页
 第一节 研究缘起第10-11页
 第二节 研究意义第11-14页
  一、 理论意义第12页
  二、 现实意义第12-14页
 第三节 文献综述第14-23页
  一、 关于公民环境权利的文献第14-17页
  二、 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第17-19页
  三、 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文献第19-23页
 第四节 本文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一、 研究思路第23页
  二、 研究方法第23-24页
第二章 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第24-29页
 第一节 政府职能理论第24-26页
 第二节 流域生态补偿理论第26-29页
  一、 环境外部性理论第26-27页
  二、 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第27页
  三、 生态资产理论第27-28页
  四、 公共产品理论第28-29页
第三章 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9-43页
 第一节 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现状第29-31页
  一、 江苏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29-30页
  二、 上海市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30页
  三、 浙江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30-31页
 第二节 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1-35页
  一、 补偿主体不明第31-32页
  二、 补偿方式单一第32-33页
  三、 补偿金额不足第33-35页
 第三节 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失灵的原因第35-43页
  一、 法律体系建设滞后第35-38页
  二、 补偿方式研究不足第38-39页
  三、 补偿资金来源有限第39-41页
  四、 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第41-43页
第四章 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经验比较第43-49页
 第一节 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模式第43-45页
  一、 德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模式第43-44页
  二、 美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模式第44页
  三、 发展中国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模式第44-45页
 第二节 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特征第45-47页
  一、 强调补偿主体之间的合作第46页
  二、 重视多主体的参与第46页
  三、 强调对于成本的覆盖和让穷人收益第46-47页
 第三节 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中国的启示第47-49页
  一、 健全法律体系第47页
  二、 拓展补偿方式第47-48页
  三、 打破地域界限第48-49页
第五章 完善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第49-59页
 第一节 完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第49-52页
  一、 建立健全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法规第49-50页
  二、 明确补偿的主客体第50-51页
  三、 明确法律责任第51-52页
 第二节 加强生态补偿方式研究第52-55页
  一、 确定生态补偿范围第52-53页
  二、 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第53页
  三、 补偿方式多元化第53-55页
 第三节 完善生态补偿的相关财税政策第55-57页
  一、 调整和完善相关税种第55页
  二、 开征生态税第55-56页
  三、 完善税收优惠措施第56-57页
  四、 建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制度第57页
 第四节 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致谢第63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碳交易在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的发展与创新
下一篇:线缆应力释放件快速设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