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导论 | 第9-18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1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述评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述评 | 第12-17页 |
1.2.3 小结 | 第17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2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6页 |
2.1 外贸发展方式 | 第18-19页 |
2.2 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| 第19页 |
2.3 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2.3.1 国际贸易理论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| 第19-21页 |
2.3.2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| 第21-22页 |
2.3.4 产业结构理论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| 第22-23页 |
2.3.5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| 第23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| 第26-43页 |
3.1 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| 第26-36页 |
3.1.1 江苏省对外贸易规模 | 第26-28页 |
3.1.2 江苏省对外贸易方式 | 第28-30页 |
3.1.3 江苏省对外贸易产品结构 | 第30-32页 |
3.1.4 江苏省对外贸易主体结构 | 第32-34页 |
3.1.5 江苏省对外贸易市场构成 | 第34-36页 |
3.2 江苏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| 第36-41页 |
3.2.1 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客观选择 | 第36-37页 |
3.2.2 避免贫困化增长的出现 | 第37-39页 |
3.2.3 平衡苏北、苏中、苏南地区协调发展的需要 | 第39-41页 |
3.2.4 资源、环境承载力的必然要求 | 第4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4 江苏省外贸发展方式的综合评价 | 第43-51页 |
4.1 外贸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3-45页 |
4.1.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| 第43-44页 |
4.1.2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框架 | 第44页 |
4.1.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外贸发展方式实证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2 主成分分析模型检验 | 第45-50页 |
4.2.1 KMO及Bartlett球检验 | 第45-46页 |
4.2.2 计算特征值、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| 第46-47页 |
4.2.3 因子成分矩阵及旋转成分矩阵 | 第47-48页 |
4.2.4 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| 第48-5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江苏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境分析 | 第51-56页 |
5.1 价格竞争阻碍内资企业的前行 | 第51-52页 |
5.2 相关贸易政策制约加工贸易发展 | 第52-53页 |
5.3 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导致一般贸易成本上升 | 第53-54页 |
5.4 历史原因埋下区域差距隐患,非均衡战略进一步拉大区域对外开放差距 | 第54-56页 |
6 江苏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分析 | 第56-60页 |
6.1 鼓励内资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 | 第56-57页 |
6.2 复制推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的经验 | 第57-58页 |
6.3 建立中性出口退税政策体制 | 第58页 |
6.4 制定针对性外贸发展战略,提升市场多元化水平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后记 | 第65-66页 |
附录 | 第66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