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三、操作性定义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回顾 | 第13-27页 |
一、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| 第13-16页 |
(一) 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| 第13页 |
(二) 室间隔缺损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| 第13-14页 |
(三) 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和预后 | 第14-15页 |
(四)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 | 第15-16页 |
二、母亲感知脆弱(Maternal Perceptions of Child Vulnerability, MPCV)概述 | 第16-20页 |
(一)母亲感知脆弱定义 | 第16-17页 |
(二)母亲感知脆弱的发展过程 | 第17-19页 |
(三)母亲感知脆弱的持续时间 | 第19页 |
(四)母亲感知脆弱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三、母亲感知脆弱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(一) 不同国家 | 第20-21页 |
(二) 不同疾病类型 | 第21-22页 |
(三) 母亲感知脆弱的测量 | 第22页 |
四、母亲感知脆弱的影响因素 | 第22-27页 |
(一) 一般人口学因素 | 第22-24页 |
(二) 疾病因素 | 第24-25页 |
(三) 应对方式 | 第25页 |
(四) 焦虑状况 | 第25页 |
(五) 抑郁状况 | 第25-26页 |
(六) 社会支持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研究方法 | 第27-34页 |
第一部分 中文版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| 第27-29页 |
一、汉化量表 | 第27-28页 |
二、检验量表信效度 | 第28-29页 |
(一) 研究对象 | 第28页 |
(二) 研究工具 | 第28-29页 |
(三) 统计学方法 | 第29页 |
第二部分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9-34页 |
一、研究类型 | 第29页 |
二、研究对象 | 第29-30页 |
(一) 研究总体和样本 | 第29页 |
(二) 样本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(三) 样本量的估计 | 第30页 |
(四) 抽样方法 | 第30页 |
三、研究指标和工具 | 第30-31页 |
(一) 人口学特征 | 第30页 |
(二) 疾病特征 | 第30页 |
(三) 母亲感知脆弱(MPCV) | 第30页 |
(四) 应对方式 | 第30-31页 |
(五) 抑郁、焦虑状况 | 第31页 |
(六) 社会支持 | 第31页 |
四、资料收集步骤 | 第31-32页 |
(一)资料收集前准备 | 第31-32页 |
(二)资料收集过程 | 第32页 |
(三) 资料收集步骤 | 第32页 |
五、统计分析方法 | 第32-33页 |
六、质量控制 | 第33页 |
(一) 研究设计阶段 | 第33页 |
(二) 数据收集阶段 | 第33页 |
(三) 资料录入、分析阶段 | 第33页 |
七、伦理原则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结果 | 第34-53页 |
第一部分 中文版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| 第34-38页 |
一、患儿及父母的一般资料 | 第34-35页 |
二、量表的翻译与文化调试 | 第35页 |
三、项目分析 | 第35-36页 |
四、效度检验 | 第36-37页 |
(一) 内容效度 | 第36页 |
(二) 结构效度 | 第36-37页 |
五、信度检验 | 第37-38页 |
(一) 内部一致性信度 | 第37页 |
(二) 重测信度 | 第37-38页 |
第二部分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8-53页 |
一、患儿母亲的一般资料 | 第38-40页 |
二、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 | 第40-42页 |
三、室缺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水平 | 第42-45页 |
(一) 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程度量表得分情况 | 第42-43页 |
(二) 不同感知脆弱水平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的比较 | 第43-45页 |
四、患儿母亲的应对方式状况 | 第45页 |
五、患儿母亲的社会支持情况 | 第45-46页 |
六、患儿母亲的抑郁、焦虑状况 | 第46页 |
七、室缺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| 第46-50页 |
(一) 一般资料对室缺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| 第46-48页 |
(二) 患儿疾病资料对室缺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| 第48-49页 |
(三) 社会心理资料对室缺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| 第49-50页 |
八、室缺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| 第50-53页 |
(一) 感知脆弱总分的多因素分析 | 第51页 |
(二) 感知脆弱各维度的多因素分析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讨论 | 第53-62页 |
第一部分 中文版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| 第53-54页 |
一、量表的翻译、回译和文化调适 | 第53页 |
二、量表的效度检验 | 第53-54页 |
(一) 内容效度 | 第53页 |
(二) 结构效度 | 第53-54页 |
三、量表的信度检验 | 第54页 |
(一) 内部一致性信度 | 第54页 |
(二) 重测信度 | 第54页 |
第二部分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4-62页 |
一、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资料分析 | 第54-56页 |
(一) 患儿和母亲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| 第54-55页 |
(二) 患儿疾病资料分析 | 第55-56页 |
二、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现状分析 | 第56-57页 |
(一)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总体水平 | 第56页 |
(二)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的维度水平 | 第56-57页 |
三、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7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2-64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62页 |
(一) 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| 第62页 |
(二)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62-63页 |
三、局限性 | 第63页 |
四、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1页 |
附录 | 第71-80页 |
附录1 知情同意书 | 第71-72页 |
附录2 患儿疾病资料调查表 | 第72-73页 |
附录3 母亲一般资料调查表 | 第73-74页 |
附录4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| 第74-75页 |
附录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| 第75-77页 |
附录6 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 | 第77-78页 |
附录7 抑郁-焦虑-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 | 第78-80页 |
附表 | 第80-82页 |
附表1: 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程度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(n=173) | 第80-81页 |
附表2: 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程度量表各条目的选择情况(n=173)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