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英文缩写一览表 | 第10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18页 |
·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6页 |
·抗原交叉递呈和DC 细胞 | 第12-13页 |
·SNARE 分子家族 | 第13-16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6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目标、内容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、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2 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递呈模型及检测系统的建立 | 第18-30页 |
·表达pTHioOVA 蛋白抗原菌E.coli BL21/pThioOVA 的制备与检测 | 第18-2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8-20页 |
·主要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·主要实验试剂 | 第18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18-19页 |
·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19-2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表达pTHioOVA 蛋白抗原菌E.coli BL21/pThioOVA 的制备 | 第20页 |
·Western blot 检测细菌抗原E.coli BL21 | 第20-2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22-23页 |
·Western blot 检测E.coli BL21/pThioOVA 中pThioOVA 蛋白的表达 | 第22-23页 |
·抗原菌E.coli BL21/pThioOVA 诱导抗原交叉递呈能力分析 | 第23-2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·主要实验材料 | 第23页 |
·主要实验试剂 | 第23-24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24页 |
·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2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抗原交叉递呈分析 | 第25页 |
·ELISA 检测IL-2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26-28页 |
·细菌抗原进入交叉递呈途径必需经过APC 的胞内处理 | 第26-27页 |
·DC2.4 细胞细菌抗原交叉递呈检测系统的建立 | 第27-28页 |
·讨论 | 第28-30页 |
3 SNARE 家族成员干扰siRNA 质粒库和病毒库的建立 | 第30-38页 |
·基于FIV 的SNARE 家族成员相关siRNA 慢病毒表达质粒库的构建 | 第30-3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0页 |
·主要实验材料 | 第30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3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0-33页 |
·SNARE 家族蛋白RNA 干扰序列的设计 | 第30-31页 |
·基于FIV 的SNARE 相关siRNA 质粒库的构建 | 第31-3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3-34页 |
·SNARE 家族蛋白RNA 干扰序列的设计 | 第33页 |
·基于FIV 的SNARE 相关siRNA 质粒库的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基于FIV 的SNARE 家族成员相关siRNA 慢病毒表达病毒库的构建 | 第34-3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·主要实验材料 | 第34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34-35页 |
·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3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5页 |
·基于磷酸钙转染法的慢病苏制备 | 第35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基于FIV 的Rab 相关siRNA 病毒库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·讨论 | 第36-38页 |
4 siRNA 库筛选与 DC 抗原交叉递呈相关的 SNARE 家族成员 | 第38-44页 |
·DC 交叉递呈相关SNARE 家族成员的筛选 | 第38-4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8页 |
·主要实验材料 | 第38页 |
·主要实验试剂 | 第38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SNARE 相关siRNA 病毒库感染DC2.4 | 第38页 |
·DC2.4 对细菌抗原交叉递呈的检测 | 第38-39页 |
·ELISA 检测IL-2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0-42页 |
·筛选策略 | 第40页 |
·筛选结果 | 第40-42页 |
·讨论 | 第42-44页 |
5 全文总结 | 第44-46页 |
·本研究的技术总结 | 第44页 |
·本课题的技术创新点 | 第44页 |
·本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7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