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现实需求的回应:新常态背景下工业用地更新的诉求激增 | 第11-12页 |
1.1.2 理论与实践指向:存量规划日盛下存量开发控制的重要性 | 第12-13页 |
1.2 概念界定 | 第13-15页 |
1.2.1 工业用地更新 | 第13-14页 |
1.2.2 存量开发控制机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设计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对象与范围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基础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3 研究逻辑与框架 | 第16-18页 |
2 研究评述及国内外经验引介 | 第18-34页 |
2.1 开发控制国内外研究概述 | 第18-20页 |
2.1.1 国外(地区)开发控制研究概述 | 第18-19页 |
2.1.2 国内开发控制研究概述 | 第19-20页 |
2.2 国内有关工业用地更新中的存量开发控制研究评述 | 第20-22页 |
2.2.1 存量开发控制中基础方面的更新政策研究 | 第20页 |
2.2.2 存量开发控制中指引方面的规划编制研究 | 第20-21页 |
2.2.3 存量开发控制中保障方面的规划管理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3 国内外工业用地更新的存量开发控制经验引介 | 第22-31页 |
2.3.1 国内深圳:基于工业用地城市更新单元的存量开发控制 | 第22-26页 |
2.3.1.1 政策体系:以城市更新政策为主干,工业用地更新政策为分支 | 第22-23页 |
2.3.1.2 规划编制:基于工业用地城市更新单元 | 第23-26页 |
2.3.1.3 规划管理:基于工业用地城市更新单元分类变更 | 第26页 |
2.3.2 国外英国:基于发展规划和特定区划的自由裁量式存量开发控制 | 第26-31页 |
2.3.2.1 政策体系:融入城市更新政策的工业用地更新政策 | 第27页 |
2.3.2.2 规划编制:发展规划及简化规划区区划 | 第27-28页 |
2.3.2.3 规划管理:自由裁量式许可 | 第28-31页 |
2.4 经验启示 | 第31-34页 |
2.4.1 土地发展权:存量开发控制的根本起点和落点 | 第31-32页 |
2.4.2 角色关系界定:权责利划分 | 第32页 |
2.4.3 公私平衡:缓解土地利用利益冲突 | 第32-33页 |
2.4.4 “单元(区)”设定:作为更新统筹基本空间单位 | 第33-34页 |
3 杭州工业用地更新中的现行存量开发控制剖析 | 第34-50页 |
3.1 现行存量开发控制构成梳理 | 第34-41页 |
3.1.1 制度基础:退二进三转居、进2.5、优二及存量工业用地管理等主要政策 | 第34-35页 |
3.1.2 依据指引:传统规划编制体系下作为依据核心的分层控规 | 第35-38页 |
3.1.3 支撑保障:一书两证许可下的存量工业用地特许规划管理 | 第38-41页 |
3.2 现行存量开发控制下工业用地更新历程 | 第41-43页 |
3.2.1 1980年代:以污染工业企业为导向的政府强制搬迁期 | 第41页 |
3.2.2 90年代初-2006年:退二进三主导下工业外迁和文创类更新自发萌芽期 | 第41-42页 |
3.2.3 2007年至今:以退二进三为主、退二进2.5和退二优二政策并进引导期 | 第42-43页 |
3.3 现行存量开发控制应对更新的不适应分析 | 第43-50页 |
3.3.1 增量逻辑、体系碎化、多规分离导致更新系统性失控 | 第43-46页 |
3.3.2 基于传统用地分类方法的规划技术性和程序性滞后导致效率低下 | 第46-48页 |
3.3.3 控规街区总量控制缺陷和规划过程管理缺失导致公平侵蚀 | 第48-50页 |
4 存量开发控制机制优化建构 | 第50-67页 |
4.1 存量开发控制作用域 | 第50-55页 |
4.1.1 源头:产权重组界定 | 第50-53页 |
4.1.2 过程:以多元主体更新模式呈现的利益分配博弈协调 | 第53-54页 |
4.1.3 底线:公共利益维护 | 第54-55页 |
4.2 存量开发控制机制建构 | 第55-67页 |
4.2.1 政策一本书(制度基础):面向多元主体信息共享规则共守的政策体系 | 第55-56页 |
4.2.1.1 规则体系:贯通更新全过程 | 第55页 |
4.2.1.2 规范体系:覆盖技术全环节 | 第55-56页 |
4.2.1.3 辅助体系:提振更新推动力 | 第56页 |
4.2.2 编制一张图(依据指引):存量规划体系下的存量工业用地控规 | 第56-62页 |
4.2.2.1 工业用地更新多规协调存量规划体系 | 第56-57页 |
4.2.2.2 基于三种工业用地分布形态属性的存量工业用地控规 | 第57-62页 |
4.2.3 管理—平台(支撑保障):基于产权界定的用地全要素全周期动态过程管控 | 第62-67页 |
4.2.3.1 更新前退进审核 | 第63-65页 |
4.2.3.2 更新中动态维护 | 第65页 |
4.2.3.3 更新后跟踪反馈 | 第65-67页 |
5 存量开发控制实证应用研究—基于杭州三种属性案例 | 第67-84页 |
5.1 零星分布类案例—拱墅区桥西拱宸桥单元泰普森所在用地 | 第67-71页 |
5.1.1 背景介绍 | 第67-68页 |
5.1.2 存量工业用地控规编制:更新产权地块 | 第68-70页 |
5.1.3 规划管理重点 | 第70-71页 |
5.2 混合集聚类案例—拱墅区运河新城控规单元部分用地 | 第71-78页 |
5.2.1 背景介绍 | 第71-72页 |
5.2.2 存量工业用地控规编制:更新功能组团—更新单元—更新产权地块 | 第72-77页 |
5.2.3 规划管理重点 | 第77-78页 |
5.3 成片集聚类案例—江于区九堡街道牛田单元部分用地 | 第78-84页 |
5.3.1 背景介绍 | 第78-79页 |
5.3.2 存量工业用地控规编制:更新发展单元—更新单元或产权地块 | 第79-82页 |
5.3.3 规划管理重点 | 第82-8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8页 |
6.1 主要观点 | 第84-85页 |
6.1.1 存量开发控制作用域:源头产权界定—过程博弈协调—底线公益维护 | 第84-85页 |
6.1.2 存量开发控制要素:显性(用途和强度等)要素和隐性(产权和绩效等)要素 | 第85页 |
6.1.3 存量开发控制机制构成:制度基础+依据指引+支撑保障 | 第85页 |
6.2 观点适用范围和价值 | 第85-86页 |
6.3 不足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6.3.1 不足 | 第86页 |
6.3.2 展望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3页 |
附录 | 第93-9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5-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