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PPCPs等有机污染物简介 | 第11-14页 |
1.1.1 PPCPs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1.2 PPCPs降解技术简介 | 第12-14页 |
1.1.3 染料污染物简介 | 第14页 |
1.2 紫外/可见光催化降解材料简介 | 第14-16页 |
1.2.1 TiO_2系紫外可见光催化降解材料 | 第14-15页 |
1.2.2 Bi基紫外可见光催化降解材料 | 第15-16页 |
1.3 BiOCl光催化材料综述 | 第16-20页 |
1.3.1 BiOCl的晶体结构与电子结构 | 第16-17页 |
1.3.2 BiOCl的制备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3 BiOCl材料结构的修饰改性 | 第18-19页 |
1.3.4 BiOCl紫外/可见光催化机理 | 第19-20页 |
1.4 论文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及内容 | 第20-22页 |
1.4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7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2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2 BiOCl微米球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3-24页 |
2.2.1 BiOCl微米球的制备 | 第23页 |
2.2.2 BiOCl微米球的表征 | 第23-24页 |
2.3 BiOCl吸附/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物 | 第24页 |
2.4 PPCPs等目标物的分析检测方法 | 第24-26页 |
2.5 降解产物表征分析方法 | 第26-27页 |
3 BiOCl吸附/光催化去除水中典型有机物的效能 | 第27-37页 |
3.1 BiOCl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7-31页 |
3.1.1 BiOCl的制备 | 第27页 |
3.1.2 XRD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1.3 形貌及粒径大小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1.4 比表面积、孔径分布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1.5 能级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 BiOCl吸附/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物 | 第31-33页 |
3.3 BiOCl吸附/紫外光催化降解有机物 | 第33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4 BiOCl吸附水中典型有机物的作用机理 | 第37-58页 |
4.1 BiOCl的水解性质及其Cl~-离子变化特征 | 第37-39页 |
4.2 BiOCl对不同浓度布洛芬吸附效率及Cl~-离子变换 | 第39-41页 |
4.3 不同阴离子对BiOCl吸附有机物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4 BiOCl吸附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5 BiOCl吸附有机物的XPS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6 BiOCl对多种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效率 | 第48-54页 |
4.7 BiOCl选择性吸附机理探讨 | 第54-56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5 BiOCl光催化降解水中布洛芬的机理 | 第58-70页 |
5.1 BiOCl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布洛芬的效能及影响因素 | 第58-62页 |
5.1.1 初始布洛芬浓度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5.1.2 BiOCl投加量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1.3 水中阴阳离子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5.2 BiOCl吸附、紫外光催化、可见光催化去除布洛芬的矿化率 | 第62-63页 |
5.3 BiOCl光催化降解水中布洛芬的产物分析 | 第63-68页 |
5.3.1 可见光催化降解的产物分析及降解途径 | 第63-66页 |
5.3.2 紫外光催化降解的产物分析及降解途径 | 第66-6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6.1 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