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理学论文

脂质制剂的肠道转运研究及脂解—吸收模型的建立

目录第1-7页
摘要第7-10页
Abstract第10-14页
文献综述第14-26页
 1. 脂质制剂的研究进展第14-18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的分类第14-17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的肠道转运研究第17-18页
 2. 体外脂解模型在脂质制剂中的应用第18-21页
     ·长链和中链脂质制剂的体外脂解第20页
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的消化对脂质制剂体内外增溶的影响第20-21页
 3. 药物肠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1-26页
     ·外翻肠囊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  ·Using chamberber技术第22页
     ·刷状缘囊泡技术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在体肠灌流法第23页
     ·CaCo-2细胞第23-26页
引言第26-28页
第一章 脂质制剂的肠道脂解行为研究第28-48页
 1. 材料和仪器第28-29页
 2. 实验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·吲哚美辛体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吲哚美辛脂质制剂的制备第30页
     ·粒径的测定第30页
     ·溶解度的测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体外脂解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电导率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·显微结构的观测第32页
 3. 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2-47页
     ·吲哚美辛体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的粒径大小第33-34页
     ·IMC的溶解度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消化后的外观形态第36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的脂解速率及程度第36-38页
     ·禁食、非禁食条件下药物的分配行为第38-40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在脂解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在脂解过程中的液晶相第41-47页
 4. 小结第47-48页
第二章 脂解-吸收模型的建立、优化及评价第48-74页
 第一节 脂解-肠消化模型的建立第48-55页
  1. 材料、仪器和动物第48-49页
  2. 实验方法第49-53页
     ·经典肠囊外翻法第49页
     ·新型脂解-吸收模型的初步构建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肠活性的测定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灰关联法比较各新型脂解-吸收模型第51-53页
  3. 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参数量化第53页
     ·自变量序列无量纲化第53页
     ·理想变量参考序列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灰相关分析第54页
  4. 小结第54-55页
 第二节 脂解-吸收模型的优化第55-68页
  1. 材料、仪器和动物第55页
  2. 实验方法第55-58页
     ·脂解-吸收模型的建立第55-57页
     ·模型中各参数对肠活性的影响第57页
     ·模型中各参数对脂质制剂消化的影响第57页
     ·Box-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脂解-吸收模型第57-58页
  3. 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8-67页
     ·模型中各参数对肠活性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模型中各参数对脂质制剂消化的影响第59-63页
     ·回归方程的拟合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效应面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·最优模型的确立及验证第66-67页
  4. 小结第67-68页
 第三节 脂解-吸收模型的评价第68-74页
  1. 材料和仪器第68页
  2. 实验方法第68-69页
     ·IMC在油、表面活性剂、助表面活性剂中溶解度的测定第68页
     ·伪三元相图的制备第68-69页
     ·自微乳给药系统(SMEDDS)体外性质考察第69页
     ·利用脂解-吸收模型评价SMEDDS第69页
  3. 实验结果及讨论第69-73页
     ·IMC在油、表面活性剂、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第69-70页
     ·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第70-71页
     ·SMEDDS的体外性质考察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利用脂解-吸收模型评价SMEDDS第72-73页
  4. 小结第73-74页
第三章 脂质制剂的肠吸收研究第74-92页
 1. 材料和仪器第74页
 2. 实验方法第74-77页
     ·IMC血浆样品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74-76页
     ·脂解-吸收模型研究脂质制剂的吸收第76页
     ·传统外翻肠囊法研究脂质制剂的吸收第76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的药动学研究第76-77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体内外吸收相关性研究第77页
 3. 实验结果及讨论第77-89页
     ·IMC血浆样品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77-79页
     ·脂解-吸收模型研究脂质制剂的吸收第79-81页
     ·传统外翻肠囊法研究脂质制剂的吸收第81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的药动学研究第81-85页
     ·脂质制剂体内外吸收相关性研究第85-89页
 4. 小结第89-92页
全文结论第92-94页
全文创新点与展望第94-96页
参考文献第96-104页
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04-106页
致谢第106页

论文共10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洛伐他汀发酵产物中杂质成分的分离与鉴定
下一篇:二烯丙基三硫醚衍生物对人前列腺癌PC-3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