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引言 | 第11-17页 |
1.1 策划背景 | 第11-14页 |
1.1.1 杭州城市国际化全面提升 | 第11-12页 |
1.1.2 杭州城市品牌蓄力传播 | 第12页 |
1.1.3 "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"加速建设 | 第12-14页 |
1.2 "夜十景"打造与传播的价值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杭州城市、经济、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| 第14页 |
1.2.2 完善城市现代旅游功能,延长旅游休闲经济产业链 | 第14页 |
1.2.3 打造城市夜休闲品牌,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 | 第14-15页 |
1.3 "夜十景"打造与传播的基本目标 | 第15页 |
1.4 策划量念 | 第15-16页 |
1.4.1 系统性与完整性相契合 | 第15页 |
1.4.2 综合性与战略性相统一 | 第15页 |
1.4.3 创新性与实用性相融合 | 第15页 |
1.4.4 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呼应 | 第15-16页 |
1.4.5 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| 第16页 |
1.5 策划路径 | 第16-17页 |
1.5.1 设计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5.2 设计路径 | 第17页 |
2 "夜十景"项目介绍 | 第17-22页 |
2.1 策划背景 | 第17-18页 |
2.2 策划诉求 | 第18-19页 |
2.3 策划内容 | 第19-20页 |
2.3.1 活动时间 | 第19页 |
2.3.2 活动主题 | 第19页 |
2.3.3 评选内容 | 第19-20页 |
2.3.4 奖项设置及说明 | 第20页 |
2.4 活动实施 | 第20-21页 |
2.5 传播推广 | 第21-22页 |
3 "夜十景"品牌形象传播策划 | 第22-54页 |
3.1 研判分析 | 第22-34页 |
3.1.1 理论研究 | 第22-24页 |
3.1.2 国内外夜间旅游市场分析 | 第24-28页 |
3.1.3 杭州夜间旅游SWOT分析 | 第28-32页 |
3.1.4 杭州旅游用户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2 动力机制与传播模式 | 第34-36页 |
3.2.1 杭州夜间旅游动力机制 | 第34-35页 |
3.2.2 杭州夜间旅游品牌传播模式 | 第35-36页 |
3.3 "夜十景"品牌预热阶段 | 第36-41页 |
3.3.1 实物传播,文化推广 | 第36-37页 |
3.3.2 赛事传播,借力发力 | 第37-38页 |
3.3.3 品牌联动,体验营销 | 第38-39页 |
3.3.4 杭州"夜十景"Logo与口号征集 | 第39-41页 |
3.4 "夜十景"品牌告知阶段 | 第41-47页 |
3.4.1 "夜十景"品牌启动仪式 | 第41-42页 |
3.4.2 "夜十景"成果应用传播 | 第42-43页 |
3.4.3 社会化营销,互动传播 | 第43-45页 |
3.4.4 "光影杭城"摄影文化展 | 第45-47页 |
3.5 "夜十景"品牌确立阶段 | 第47-54页 |
3.5.1 夜间动态旅游项目推广 | 第47-48页 |
3.5.2 夜巴营销推广 | 第48页 |
3.5.3 品牌营销,打造特色夜跑文化 | 第48-50页 |
3.5.4 嫁接推广,传播夜间"走运"、夜间毅行 | 第50页 |
3.5.5 节事营销,打造"巡回巴士音乐节" | 第50-51页 |
3.5.6 整合营销,"缤纷夜·乐无眠"夜游嘉年华创新推广 | 第51-53页 |
3.5.7 异业合作,品牌植入 | 第53-54页 |
4 效果评估 | 第54-55页 |
4.1 效果评估 | 第54页 |
4.2 监测评估 | 第54-55页 |
5 创新性分析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附录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