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引言 | 第14-28页 |
1.1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域的生物修复技术 | 第14-18页 |
1.1.1 大型海藻修复富营养化海域的必要性 | 第14-16页 |
1.1.2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域的生物修复原理 | 第16-17页 |
1.1.3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域的生物修复优点 | 第17-18页 |
1.2 大型海藻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3 氮、磷营养盐因子对大型海藻生理生化的影响 | 第20-23页 |
1.3.1 氮、磷营养盐对大型海藻生长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1.3.2 氮、磷营养盐对大型海藻生理生化组成的影响 | 第21-23页 |
1.4 水流因子对大型海藻生理生化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1.5 研究对象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8页 |
1.5.1 研究对象 | 第24-26页 |
1.5.1.1 羊栖菜 | 第24-25页 |
1.5.1.2 石莼 | 第25-26页 |
1.5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6-27页 |
1.5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7-28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8-34页 |
2.1 实验试剂、设备及仪器 | 第28-30页 |
2.1.1 化学试剂 | 第28页 |
2.1.2 实验设备及仪器 | 第28-30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30页 |
2.3 各参数测定方法 | 第30-34页 |
2.3.1 相对生长速率(SGR)的测定 | 第30页 |
2.3.2 叶绿素a(Chl a)和类胡萝卜素(Car)的测定 | 第30-31页 |
2.3.3 可溶性蛋白质(SP)的测定 | 第31-32页 |
2.3.4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(SC)的测定 | 第32-34页 |
3 羊栖菜生理生化指标对营养盐浓度与水流交换量的响应 | 第34-47页 |
3.1 材料及处理 | 第34-35页 |
3.1.1 实验材料 | 第34页 |
3.1.2 实验设计 | 第34页 |
3.1.3 有关指标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3.1.4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35页 |
3.2 结果分析 | 第35-44页 |
3.2.1 羊栖菜生长状况 | 第35-39页 |
3.2.2 羊栖菜生化指标及其比值的变化 | 第39-44页 |
3.3 讨论 | 第44-46页 |
3.3.1 生长 | 第44-45页 |
3.3.2 生化指标 | 第45-46页 |
3.4 小结 | 第46-47页 |
4 石莼生理生化指标对营养盐浓度与水流交换量的响应 | 第47-59页 |
4.1 材料及处理 | 第47-48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47页 |
4.1.2 实验设计 | 第47页 |
4.1.3 有关指标的测定 | 第47页 |
4.1.4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2 结果分析 | 第48-56页 |
4.2.1 石莼生长状况 | 第48-51页 |
4.2.2 石莼生化指标及其比值的变化 | 第51-56页 |
4.3 讨论 | 第56-57页 |
4.3.1 生长 | 第56-57页 |
4.3.2 生化指标 | 第57页 |
4.4 小结 | 第57-59页 |
5 羊栖菜、石莼生理生化指标对比 | 第59-63页 |
5.1 羊栖菜、石莼生长对比 | 第59-60页 |
5.2 羊栖菜、石莼生化指标对比 | 第60-62页 |
5.3 小结 | 第62-63页 |
6 羊栖菜及石莼生长对水流的响应小试 | 第63-68页 |
6.1 材料及处理 | 第63-64页 |
6.1.1 实验材料 | 第63页 |
6.1.2 实验设计 | 第63页 |
6.1.3 有关指标的测定 | 第63页 |
6.1.4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63-64页 |
6.2 结果分析 | 第64-66页 |
6.3 讨论 | 第66-67页 |
6.4 小结 | 第67-68页 |
7 创新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7.1 主要创新点 | 第68页 |
7.2 存在问题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8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