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7-8页 |
第2章 《东坡志林》研究综述 | 第8-11页 |
第3章 《东坡志林》性质考辨 | 第11-17页 |
一、版本的源流 | 第11-16页 |
二、内容考辨 | 第16-17页 |
第4章 作为笔记的《东坡志林》 | 第17-21页 |
一、笔记与笔记小说 | 第17-19页 |
二、《东坡志林》内容的分类 | 第19-21页 |
第5章 《东坡志林》与东坡的思想性情 | 第21-36页 |
一、《志林》与东坡的释道思想 | 第21-27页 |
(一) 苏轼与佛家 | 第21-24页 |
(二) 苏轼与道家 | 第24-25页 |
(三) 苏轼的佛道融合 | 第25-27页 |
二、《志林》所见苏轼的性情 | 第27-36页 |
(一) 寄情山水 | 第27-29页 |
(二) 外圆内方 | 第29-32页 |
(三) 通达幽默 | 第32-36页 |
第6章 《东坡志林》的艺术特征 | 第36-41页 |
一、《东坡志林》的艺术风格 | 第36-38页 |
(一) 重在写意 | 第36-37页 |
(二) 自然平淡中见新奇 | 第37-38页 |
二、《东坡志林》的艺术手法 | 第38-40页 |
(一) 借鉴诗词手法,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诗境 | 第38页 |
(二) 善于抓住人和事物的本质特点,写人状物惟妙惟肖、神采飞扬 | 第38-39页 |
(三) 夹叙夹议,以画龙点睛之笔表达真知妙想 | 第39-40页 |
三、《东坡志林》的语言艺术 | 第40-41页 |
第7章 结语:《东坡志林》的价值和影响 | 第41-43页 |
注释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