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

无线多跳网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研究与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缩略词表第13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无线多跳网络简介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的分类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可靠组播应用的分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的设计原则第18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的动机与创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研究的动机与出发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主要创新与贡献第19页
    1.4 本文结构安排第19-20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20-21页
第二章 可靠组播传送协议及其关键技术第21-30页
    2.1 可靠组播传送技术介绍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动重传请求技术ARQ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前向纠错编码技术FEC第22-23页
    2.2 典型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前摄恢复类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反应恢复类型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典型可靠组播传送协议特性对比第28-29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可靠组播传送协议NORM的相关研究第30-48页
    3.1 NORM协议概览第30-32页
    3.2 NORM协议消息类型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NORM发送者消息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NORM接收者消息第35-39页
    3.3 FEC编码传输的实现原理第39-40页
    3.4 NORM反馈修复机制的实现原理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NORM接收者NACK抑制和NACK积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NORM发送者NACK收集和修复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NORM反馈修复时延第46-47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 优化的可靠组播传送协议NORM-adv设计与实现第48-68页
    4.1 基于FEC的编码块自适应传输第4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FEC编码块自适应传输整体方案设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自适应冗余度调整算法设计第50-59页
    4.2 可靠组播层级修复系统设计第59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多级本地修复整体方案设计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多级本地修复算法设计第61-6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第五章 NORM-adv协议实验分析第68-88页
    5.1 NORM-adv实验平台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NORM-adv实验硬件平台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NORM-adv实验软件平台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NORM_adv实验平台工具介绍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NORM-adv实验平台搭建第70-71页
    5.2 NORM-adv协议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第71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NORM-adv协议性能评估参数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NORM-adv实验节点配置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NORM-adv协议自适应功能验证第73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NORM与NORM-adv协议性能对比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组播跳数对可靠组播传输协议性能的影响第78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初始冗余度对可靠组播传送协议性能的影响第84-8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87-88页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8-90页
    6.1 本文的全文总结第88-89页
    6.2 后续的工作展望第89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4页
作者简介第94-95页
附件第95-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贝叶斯压缩感知理论在DOA估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基于控制信道划分的认知无线多信道MAC协议性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