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6页 |
| 2 计算、形式与语义 | 第16-27页 |
| 2.1 抽象计算与物理计算 | 第16-21页 |
| 2.2 计算语义观 | 第21-26页 |
| 2.3 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3 计算个体化层面的计算语义观 | 第27-40页 |
| 3.1 计算个体化与计算动力学 | 第27-35页 |
| 3.2 计算个体化层面的语义性质:论证与反驳 | 第35-39页 |
| 3.3 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4 计算形式观与标准论证 | 第40-53页 |
| 4.1 抽象计算模型与标准论证 | 第40-44页 |
| 4.2 物理计算模型、反事实条件与标准论证 | 第44-48页 |
| 4.3 语义操作假设与自发语义假设:对标准论证的挑战 | 第48-51页 |
| 4.4 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5 语义渗透项、"小矮人假设"与意向的立场 | 第53-61页 |
| 5.1 语义渗透项与表征能力 | 第53-56页 |
| 5.2 "小矮人假设"与"小矮人谬误" | 第56-60页 |
| 5.3 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6 可能的质疑与回应 | 第61-68页 |
| 6.1 质疑一:关于抽象计算与物理计算的关系 | 第61-64页 |
| 6.2 质疑二:关于规范的规则与描述的规则 | 第64-65页 |
| 6.3 质疑三:关于语义性质在计算个体化层面的作用 | 第65-66页 |
| 6.4 质疑四:关于形式与语义的"协调问题" | 第66-68页 |
| 7 结论 | 第68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7页 |
| 后记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