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7页 |
一、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(一)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(二)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6页 |
(一)国外相关研究 | 第9-10页 |
(二)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0-16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四、论文框架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西乌珠穆沁旗及传统那达慕概况 | 第17-26页 |
第一节 田野调查地点介绍 | 第17-21页 |
一、自然环境 | 第17-18页 |
二、历史沿革 | 第18-19页 |
三、行政区域划分 | 第19-20页 |
四、生产生活方式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传统那达慕概况 | 第21-26页 |
一、传统那达慕的形成、演进和发展 | 第21-23页 |
二、男儿三艺 | 第23-26页 |
第二章 西乌珠穆沁旗银色那达慕的由来、组织形式与活动内容 | 第26-38页 |
第一节 银色那达慕的由来、组织形式 | 第26-28页 |
一、银色那达慕的由来 | 第26-27页 |
二、银色那达慕的组织形式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银色那达慕活动内容 | 第28-38页 |
一、乌珠穆沁特色项目 | 第29-35页 |
二、文化展示 | 第35页 |
三、雪地竞赛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 西乌珠穆沁旗银色那达慕特征与社会文化功能 | 第38-43页 |
第一节 银色那达慕特征 | 第38-40页 |
一、民俗风情与冰雪资源相结合 | 第38-39页 |
二、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| 第39页 |
三、形式多样性与内容丰富性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银色那达慕的社会文化功能 | 第40-43页 |
一、文化认同功能 | 第40-41页 |
二、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功能 | 第41-42页 |
三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功能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