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克斯动画长片艺术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页 |
(二) 研究综述以及美国动画行业发展现状 | 第8-11页 |
1. 研究综述 | 第8-9页 |
2. 美国动画行业的发展现状 | 第9-11页 |
(三) 研究视角 | 第11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 文献研究法 | 第11页 |
2. 案例研究法 | 第11-12页 |
3. 比较研究法 | 第12页 |
4. 跨学科研究法 | 第12页 |
(五)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(六) 框架与篇章结构 | 第13-14页 |
一、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背景研究与分析 | 第14-20页 |
(一)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概况 | 第14-15页 |
(二) 皮克斯工作室主要导演分析 | 第15-17页 |
1. 约翰·拉塞特 | 第15-16页 |
2. 布拉德·伯德 | 第16页 |
3. 彼得·道格特 | 第16页 |
4. 安德鲁·斯坦顿 | 第16-17页 |
(三) 皮克斯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及其企业文化 | 第17-18页 |
(四) 皮克斯内部人才"危机" | 第18-20页 |
二、皮克斯动画长片的题材与主题 | 第20-32页 |
(一) 题材特征 | 第20-24页 |
1. 原创性 | 第20-21页 |
2. 现代性 | 第21-23页 |
3. 成人化 | 第23-24页 |
(二) 主题剖析 | 第24-32页 |
1. 主题特征 | 第24-26页 |
2. 主题内涵 | 第26-32页 |
三、皮克斯动画长片的人物 | 第32-42页 |
(一) 人物行动模式 | 第32-37页 |
1. 主体与客体 | 第33页 |
2. 发送者与接受者 | 第33-35页 |
3. 帮助者与敌对者 | 第35-37页 |
(二) 人物角色特点 | 第37-42页 |
1. 平民化的主角 | 第37-39页 |
2. 形象饱满的配角 | 第39页 |
3. 非"脸谱化"的反角 | 第39-40页 |
4. 赋予主体意识的女性 | 第40-42页 |
四、皮克斯动画长片的视听艺术 | 第42-51页 |
(一) 画面艺术分析 | 第42-49页 |
1 角色造型 | 第42-46页 |
2. 环境造型 | 第46-48页 |
3. 动画色彩 | 第48-49页 |
(二) 声音造型分析 | 第49-51页 |
1. 音乐 | 第49-50页 |
2. 配音 | 第50-51页 |
五、皮克斯动画长片的美学世界 | 第51-62页 |
(一) 审美特征分析 | 第51-58页 |
1. 视觉奇观中的梦幻美 | 第51-53页 |
2. 游戏和颠覆中的平衡美 | 第53-58页 |
(二) 审美价值分析 | 第58-62页 |
1. 艺术审美价值 | 第58-60页 |
2. 社会文化价值 | 第60-62页 |
六、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(一) 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(二) 研究中的不足与进一步的工作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1页 |
附录1 皮克斯动画长片票房成绩 | 第66-68页 |
附录2 皮克斯动画长片获奖情况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