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生命周期下隐藏信息对工程沟通的有效性研究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1 绪论 | 第7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7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国内外现有文献述评 | 第12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3-15页 |
1.4 论文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5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5-17页 |
2 信息沟通的概念与相关理论分析 | 第17-25页 |
2.1 工程项目信息的定义与分类 | 第17-21页 |
2.1.1 工程项目信息定义 | 第17-18页 |
2.1.2 工程项目信息分类 | 第18-21页 |
2.2 价值信息沟通的理论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2.1 乔哈里视窗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2.2 乔哈里视窗下信息沟通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3 工程全生命周期隐藏信息的类型 | 第25-33页 |
3.1 前期策划阶段 | 第26-27页 |
3.2 设计阶段 | 第27-29页 |
3.3 施工阶段 | 第29-31页 |
3.4 竣工验收及运营阶段 | 第31-3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4 工程项目隐藏信息对工程沟通的有效性评价 | 第33-47页 |
4.1 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| 第33-34页 |
4.2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| 第34-35页 |
4.3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| 第35页 |
4.4 工程信息沟通中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| 第35-46页 |
4.4.1 根据目标建立信息沟通评价结构模型 | 第36-38页 |
4.4.2 信息要素两两比较构造重要性判断矩阵 | 第38-40页 |
4.4.3 信息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| 第40-42页 |
4.4.4 信息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| 第42-43页 |
4.4.5 评价指标标准化以及综合评价 | 第43-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5.1 结论 | 第47页 |
5.2 展望 | 第47-49页 |
附录A | 第49-54页 |
附录B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后记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