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引言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1 网络安全协议的研究与发展 | 第13页 |
1.2.2 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 | 第13-14页 |
1.2.3 形式化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发展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4 章节安排 | 第16-17页 |
2 SSH协议与可信计算的研究基础 | 第17-29页 |
2.1 SSH协议研究的密码学基础 | 第17-20页 |
2.1.1 对称密码体制 | 第17页 |
2.1.2 非对称密码体制 | 第17-20页 |
2.1.3 HASH算法 | 第20页 |
2.2 SSH协议 | 第20-24页 |
2.2.1 SSH协议简述 | 第20-21页 |
2.2.2 SSH协议结构 | 第21-22页 |
2.2.3 SSH安全连接建立过程 | 第22-23页 |
2.2.4 SSH协议的现有实现与应用 | 第23-24页 |
2.3 传统SSH协议面临的安全风险 | 第24-26页 |
2.3.1 协议设计存在安全缺陷 | 第24-25页 |
2.3.2 实现软件存在安全漏洞 | 第25-26页 |
2.3.3 通信终端存在安全隐患 | 第26页 |
2.4 可信计算与平台远程证明 | 第26-28页 |
2.4.1 平台完整性度量技术 | 第26-27页 |
2.4.2 可信平台远程证明技术 | 第27-2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3 可信SSH协议的设计 | 第29-34页 |
3.1 设计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| 第29页 |
3.2 协议参与者的性质与约束假设 | 第29-30页 |
3.3 结构设计 | 第30-33页 |
3.3.1 总体架构 | 第30-31页 |
3.3.2 服务器获取凭据阶段 | 第31页 |
3.3.3 客户端获取凭据阶段 | 第31-32页 |
3.3.4 可信SSH连接建立阶段 | 第32-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4 可信SSH协议的实现 | 第34-42页 |
4.1 OPENSSH源码分析 | 第34-38页 |
4.1.1 版本协商阶段 | 第35页 |
4.1.2 算法协商阶段 | 第35-36页 |
4.1.3 密钥协商阶段 | 第36-38页 |
4.1.4 会话密钥使用阶段 | 第38页 |
4.1.5 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| 第38页 |
4.2 可信SSH连接建立的实现 | 第38-41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5 安全性分析与验证 | 第42-55页 |
5.1 形式化分析 | 第42-44页 |
5.1.1 Crypto Verif原理与使用 | 第42页 |
5.1.2 Crypto Verif下可信SSH协议的验证 | 第42-44页 |
5.2 防范不同类型攻击能力的分析 | 第44-48页 |
5.2.1 防范利用协议设计缺陷的攻击 | 第45-46页 |
5.2.2 防范利用实现软件漏洞的攻击 | 第46页 |
5.2.3 防范利用终端安全隐患的攻击 | 第46-47页 |
5.2.4 分析总结 | 第47-48页 |
5.3 验证评估 | 第48-54页 |
5.3.1 防范利用漏洞攻击的实验 | 第48-50页 |
5.3.2 防范利用协议设计缺陷攻击的实验 | 第50-53页 |
5.3.3 防范利用终端安全隐患攻击的实验 | 第53-54页 |
5.3.4 连接效率评估 | 第5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55-56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0-62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