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1 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度发展 | 第10页 |
1.1.2 电子产品行业竞争激烈 | 第10-11页 |
1.1.3 多元设计意识普遍增强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2 应用价值 | 第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目标 | 第15-16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基于全球化视角的设计探索 | 第18-34页 |
2.1 西方文化语境下的设计 | 第18-20页 |
2.1.1 中西方文化的互补性及其设计 | 第18-19页 |
2.1.2 本土化、全球化与跨文化创新 | 第19-20页 |
2.2 本土化设计理论 | 第20-26页 |
2.2.1 内涵与外延 | 第20-21页 |
2.2.2 本土化的产生要素 | 第21页 |
2.2.3 本土化设计的路径 | 第21-22页 |
2.2.4 本土化设计的作用 | 第22-24页 |
2.2.5 产品类型与本土化设计的关系 | 第24-26页 |
2.3 本土化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案例 | 第26-30页 |
2.3.1 美国通用汽车产品在华的本土化设计 | 第26-28页 |
2.3.2 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与本土化设计 | 第28-30页 |
2.4 从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看本土化设计 | 第30-34页 |
2.4.1 电子产品概述 | 第30-31页 |
2.4.2 电子产品的设计趋势 | 第31-34页 |
第3章 生活形态模型导入电子产品本土化设计 | 第34-49页 |
3.1 电子产品本土化设计综述 | 第34-39页 |
3.1.1 生活形态与电子产品设计的关系 | 第34页 |
3.1.2 本土化应用于电子产品设计的表现类型 | 第34-38页 |
3.1.3 电子产品本土化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3.2 生活形态模型的理论基础 | 第39-40页 |
3.2.1 事理学 | 第39-40页 |
3.2.2 目标定位系统 | 第40页 |
3.3 生活形态模型的研究要素与结构 | 第40-44页 |
3.3.1 人 | 第41-42页 |
3.3.2 需求 | 第42页 |
3.3.3 行为 | 第42-43页 |
3.3.4 事 | 第43-44页 |
3.3.5 新工具新方法 | 第44页 |
3.4 针对目标群体生活形态模型的调研计划 | 第44-46页 |
3.4.1 调研内容 | 第44-45页 |
3.4.2 调研方法 | 第45-46页 |
3.5 由生活形态模型向本土化设计要素转化 | 第46-49页 |
3.5.1 机会识别 | 第46-47页 |
3.5.2 机会理解 | 第47页 |
3.5.3 机会转化 | 第47-49页 |
第4章 中国审美特性分析 | 第49-55页 |
4.1 审美的文化内涵 | 第49-50页 |
4.1.1 崇实之美 | 第49页 |
4.1.2 气韵之美 | 第49页 |
4.1.3 自然之美 | 第49-50页 |
4.1.4 和谐之美 | 第50页 |
4.2 模糊性与多样性 | 第50-52页 |
4.2.1 模糊性 | 第50-51页 |
4.2.2 多样性 | 第51-52页 |
4.3 审美特性影响下的电子产品造型设计 | 第52-55页 |
4.3.1 审美特性在设计中的延伸——符号的建构与技术的解释 | 第52-53页 |
4.3.1.1 符号的建构:象征语义与情感语义 | 第52-53页 |
4.3.1.2 技术的解释:明言知识与意会知识 | 第53页 |
4.3.2 审美特性在设计中的取向 | 第53-55页 |
第5章 本土化笔记本电脑设计实践 | 第55-79页 |
5.1 笔记本电脑概述 | 第55-58页 |
5.1.1 特点 | 第55页 |
5.1.2 结构 | 第55-57页 |
5.1.3 人因 | 第57-58页 |
5.1.4 发展现状 | 第58页 |
5.2 我国年轻人群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生活形态调研 | 第58-72页 |
5.2.1 调研目的 | 第58页 |
5.2.2 人要素分析 | 第58-61页 |
5.2.3 行为和需求要素分析 | 第61-67页 |
5.2.4 事要素分析 | 第67-69页 |
5.2.5 构建生活形态模型 | 第69页 |
5.2.6 提出拟解决方案 | 第69-72页 |
5.3 本土化设计要素整合 | 第72-75页 |
5.3.1 语义分析 | 第72-73页 |
5.3.2 CMF设计与趋势分析 | 第73-75页 |
5.3.3 意象符号选取 | 第75页 |
5.4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的电子产品本土化设计流程 | 第75-76页 |
5.5 设计方案 | 第76-79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6.1 研究总结与创新点 | 第79-80页 |
6.1.1 研究总结 | 第79页 |
6.1.2 论文创新点 | 第79-80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附录1 年轻人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生活形态调查问卷 | 第85-89页 |
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89-90页 |
附录3 设计手册 | 第90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