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Ru-Zn催化剂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-4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7-18页
    1.2 苯选择加氢反应的发展历史第18-19页
    1.3 苯选择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体系第19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非负载型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负载型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制备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载体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3 助剂第28页
    1.4 反应条件对苯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添加剂的影响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水/苯比例的影响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反应压力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搅拌速率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1.5 论文选题和研究思路第35-3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6-45页
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和性能测试第45-50页
    2.1 原料与试剂第45-46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46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N_2物理吸附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催化剂组分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X射线粉末衍射(XRD)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H_2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马尔文激光粒度仪(Mastersizer)第47页
    2.4 催化反应和产物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催化加氢反应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产物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9-50页
第3章 低碱度下共沉淀法制备Ru-Zn催化剂第50-8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0-52页
    3.2 锌含量的影响第52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锌含量催化剂的表征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锌含量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1 搅拌速率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2 硫酸锌用量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3.3 氧化锌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第61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氢氧化钠用量对氧化锌晶体及反应的影响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催化剂的表征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2 氢氧化钠用量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还原时间对氧化锌晶体及反应的影响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1 催化剂的表征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2 还原时间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 3.4 硫酸锌为锌源制备催化剂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催化剂的制备及评价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硫酸锌用量的影响第71-7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75-7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7-81页
第4章 锌盐水溶液中氢还原法制备Ru-Zn催化剂第81-9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81页
    4.2 以氯化钌为前驱体制备催化剂第81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催化剂的制备和评价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催化剂的表征第82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第88-89页
    4.3 以氢氧化钌为前驱体制备催化剂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催化剂的制备和评价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催化剂的表征和反应性能第89-9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4-96页
第5章 反应吸附法制备Ru-Zn/ZrO_2催化剂第96-12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6-98页
    5.2 催化剂的制备和评价第98-100页
    5.3 催化剂制备过程的设计和研究第100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反应吸附法的制备过程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还原过程中硫酸锌浓度的影响第104-105页
    5.4 La含量的影响第105-112页
    5.5 钌负载量和碱度的影响第112-114页
    5.6 其他条件的影响第114-116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16-11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8-122页
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22-125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122-124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24-125页
作者简介第125页
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5页

论文共12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四官能度过氧化物在高抗冲聚苯乙烯制备中的应用
下一篇:磁旋转弧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