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商业银行(专业银行)论文

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--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导论第9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思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框架第11-12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-13页
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3-24页
    2.1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及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利率市场化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2.2 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第14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利率风险及其内涵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利率风险测度方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第18-21页
    2.3 文献综述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外文献综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文献综述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文献述评第22-24页
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识别第24-30页
    3.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第24页
    3.2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主要的利率风险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重新定价风险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收益率曲线风险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准风险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期权性风险第29-30页
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第30-43页
    4.1 测度对象的选取第30-31页
    4.2 数据处理计算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利率敏感性缺口计算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缺口率计算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利率敏感性比率计算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高度计算第36-37页
    4.3 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缺口率比较与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利率敏感性比率对比与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利率敏感性比率偏高度对比与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加降息周期下的利率缺口率比较与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4.4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度的总结第42-43页
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第43-50页
    5.1 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投资组合策略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贷款组合策略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经纪存款策略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借款策略第44页
    5.2 银行资产负债表外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远期利率协议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利率互换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扩大利率期货范围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尝试利率期权第48-50页
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5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--以A股上市银行为例
下一篇:论李娟的非虚构散文创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