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4页 |
| 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1.3 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1.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| 第2章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服务式公寓营销相关理论 | 第18-30页 |
| 2.1 互联网思维概念 | 第18-20页 |
| 2.1.1 互联网思维定义 | 第18页 |
| 2.1.2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| 第18-20页 |
| 2.2 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| 第20-24页 |
| 2.2.1 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原则 | 第20-23页 |
| 2.2.2 互联网思维应用概况 | 第23页 |
| 2.2.3 互联网思维应用误区 | 第23-24页 |
| 2.3 服务式公寓分类及特点 | 第24-27页 |
| 2.3.1 服务式公寓定义及特点 | 第24-26页 |
| 2.3.2 服务式公寓分类 | 第26-27页 |
| 2.4 服务式公寓营销理论 | 第27-30页 |
| 2.4.1 4P营销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27-28页 |
| 2.4.2 7P营销理论为服务式公寓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方法 | 第28-30页 |
| 第3章 服务式公寓营销现状及问题 | 第30-39页 |
| 3.1 服务式公寓发展现状 | 第30-34页 |
| 3.1.1 国外服务式公寓发展现状 | 第30-31页 |
| 3.1.2 国内服务式公寓发展现状 | 第31-34页 |
| 3.2 服务式公寓营销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7页 |
| 3.2.1 不精准的市场定位致使细分市场需求配置不合理 | 第34-35页 |
| 3.2.2 产品设计及功能配套与用户需求不匹配 | 第35-36页 |
| 3.2.3 陈旧的推广方式未有效针对需求客群 | 第36页 |
| 3.2.4 后期服务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 | 第36-37页 |
| 3.3 服务式公寓营销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3.3.1 行业变革动力匮乏 | 第37页 |
| 3.3.2 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| 第37页 |
| 3.3.3 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| 第37-38页 |
| 3.3.4 服务意识淡薄 | 第38-39页 |
| 第4章 互联网思维下服务式公寓营销案例分析及启示 | 第39-45页 |
| 4.1 链家自如寓 | 第39-42页 |
| 4.1.1 项目背景 | 第39页 |
| 4.1.2 产品及运营模式 | 第39-40页 |
| 4.1.3 用户思维下的公寓营销 | 第40-41页 |
| 4.1.4 应用成效 | 第41-42页 |
| 4.2 YOU+国际公寓 | 第42-44页 |
| 4.2.1 项目背景 | 第42页 |
| 4.2.2 产品及运营模式 | 第42-43页 |
| 4.2.3 平台思维下的公寓营销 | 第43-44页 |
| 4.2.4 应用成效 | 第44页 |
| 4.3 互联网思维带给服务式公寓营销的启示 | 第44-45页 |
| 4.3.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| 第44页 |
| 4.3.2 打造房地产平台生态圈 | 第44-45页 |
| 第5章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服务式公寓营销对策 | 第45-51页 |
| 5.1 市场及客户定位 | 第45-47页 |
| 5.1.1 利用大数据交叉分析市场信息 | 第45页 |
| 5.1.2 通过大数据手段明确目标用户群体 | 第45-46页 |
| 5.1.3 通过社会化媒体分析用户需求 | 第46-47页 |
| 5.2 产品设计 | 第47-48页 |
| 5.2.1 前期用户参与产品建议 | 第47-48页 |
| 5.2.2 以极致用户体验为设计目标 | 第48页 |
| 5.3 市场推广 | 第48-49页 |
| 5.3.1 以社会化媒体构建平等的双向沟通 | 第48-49页 |
| 5.3.2 广用自媒体达到口碑营销 | 第49页 |
| 5.4 后期服务 | 第49-51页 |
| 5.4.1 以免费换取用户数量 | 第49-50页 |
| 5.4.2 从小处着眼于微创新 | 第50-51页 |
|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51-52页 |
| 6.1. 主要结论 | 第51页 |
| 6.2.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注释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