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0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1-15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方案 | 第16-18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3.4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18页 |
1.4.1 创新之处 | 第18页 |
1.4.2 不足之处 | 第18页 |
2. 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2.1 生态农业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2.1.1 生态学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2.1.2 生态农业概念界定 | 第19页 |
2.2 生态农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2.2.1 系统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2 循环经济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3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1页 |
3. 洪雅县中保镇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1-40页 |
3.1 数据来源与区域概况 | 第21-23页 |
3.1.1 数据来源 | 第21-22页 |
3.1.2 洪雅县中保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2-23页 |
3.2 生态农业发展的生态条件 | 第23-26页 |
3.2.1 森林资源条件 | 第23-24页 |
3.2.2 土壤、灌溉水、空气条件 | 第24-26页 |
3.3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| 第26-31页 |
3.3.1 化肥投入使用强度 | 第26-28页 |
3.3.2 农药投入使用强度 | 第28-29页 |
3.3.3 农膜投入使用强度 | 第29-30页 |
3.3.4 产品收获及运输过程安全 | 第30页 |
3.3.5 绿色、有机产品认证注册 | 第30-31页 |
3.4 农业生态污染防治现状分析 | 第31-35页 |
3.4.1 有机肥的推广使用 | 第31-32页 |
3.4.2 安全农药推广使用 | 第32页 |
3.4.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| 第32页 |
3.4.4 种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| 第32-34页 |
3.4.5 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| 第34-35页 |
3.5 生态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分析 | 第35-40页 |
3.5.1 农业生产成本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5.2 农业生产效益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5.3 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情况 | 第38页 |
3.5.4 产品经销渠道及价格情况 | 第38-39页 |
3.5.5 品牌建设及市场反馈情况 | 第39-40页 |
4. 洪雅县中保镇生态农业发展成效与问题 | 第40-45页 |
4.1 中保镇生态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| 第40-43页 |
4.1.1 废弃物利用率得到提升 | 第40页 |
4.1.2 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| 第40-41页 |
4.1.3 生态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| 第41-42页 |
4.1.4 成熟生态模式初步形成 | 第42-43页 |
4.2 中保镇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5页 |
4.2.1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,生态产业特色不突出 | 第43页 |
4.2.2 产品深加工程度较低,产品市场竞力不足 | 第43-44页 |
4.2.3 生产要素投入不合理,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| 第44页 |
4.2.4 化学农资使用量过度,影响产品及环境质量 | 第44-45页 |
4.2.5 生态市场信息不对称,产品优质优价难实现 | 第45页 |
5.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| 第45-53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5-47页 |
5.2 对策建议 | 第47-53页 |
5.2.1 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,优化生态农业产业结构 | 第47页 |
5.2.2 配套产品加工处理设施,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 | 第47-48页 |
5.2.3 调整生态生产要素投入,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| 第48-49页 |
5.2.4 加强安全农资推广普及,提升生态产品质量、促进环境友好 | 第49-51页 |
5.2.5 借助网络弥补交易信息,实现生态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附件:调查问卷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