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1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7-18页 |
1.2 研究现状与挑战 | 第18-19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4 SLA惩罚模型及多租户数据查询处理架构 | 第21-25页 |
1.5 论文的贡献 | 第25-27页 |
1.6 论文的结构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相关研究 | 第28-38页 |
2.1 引言 | 第28页 |
2.2 提高SLA收益的多租户优化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3 多租户数据存储与处理架构 | 第29-31页 |
2.4 多租户索引管理 | 第31-34页 |
2.5 多租户数据缓存优化 | 第34-35页 |
2.6 多租户查询调度 | 第35-36页 |
2.7 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3章 基于Chord的多租户数据索引管理 | 第38-63页 |
3.1 引言 | 第38-40页 |
3.2 多租户索引框架 | 第40-42页 |
3.3 索引条目的组织 | 第42-49页 |
3.3.1 索引条目在标识符空间映射 | 第42-45页 |
3.3.2 索引条目及租户数据在各节点的分布 | 第45-47页 |
3.3.3 局部节点的索引组织 | 第47-49页 |
3.4 多租户索引机制的动态管理 | 第49-53页 |
3.4.1 新增租户的标识符空间管理 | 第49-51页 |
3.4.2 新增数据对象索引的标识符空间管理 | 第51-53页 |
3.5 多租户数据副本的索引管理 | 第53-56页 |
3.5.1 多租户数据分布 | 第53-54页 |
3.5.2 基于统一标识符空间的数据副本索引管理方法 | 第54-56页 |
3.6 实验 | 第56-62页 |
3.6.1 实验设置 | 第56-57页 |
3.6.2 MIMC的查询时间 | 第57-59页 |
3.6.3 MIMC对惩罚成本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3.6.4 MIMC的扩展性 | 第60-62页 |
3.7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4章 SLA感知的多租户数据缓存管理 | 第63-87页 |
4.1 引言 | 第63-64页 |
4.2 问题定义与多租户缓存优化框架 | 第64-68页 |
4.2.1 形式化定义 | 第64-66页 |
4.2.2 缓存框架 | 第66-68页 |
4.3 局部节点的多租户缓存集生成方法 | 第68-75页 |
4.3.1 缓存与惩罚成本的量化关系 | 第68-70页 |
4.3.2 缓存集生成算法 | 第70-75页 |
4.4 基于P2P的缓存集调整方法 | 第75-77页 |
4.5 查询分发 | 第77-82页 |
4.6 实验 | 第82-86页 |
4.6.1 惩罚成本的比较 | 第82-84页 |
4.6.2 周期对惩罚成本的优化效果 | 第84页 |
4.6.3 查询分发效率及效果比较 | 第84-86页 |
4.7 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5章 惩罚成本最小化的多租户查询去中心化调度 | 第87-122页 |
5.1 引言 | 第87-88页 |
5.2 问题定义及调度框架 | 第88-91页 |
5.2.1 查询调度的问题定义 | 第88-89页 |
5.2.2 调度框架 | 第89-91页 |
5.3 局部节点调度 | 第91-105页 |
5.3.1 CBS及iCBS算法 | 第92-94页 |
5.3.2 改进的平衡二叉排序树 | 第94-97页 |
5.3.3 改进的平衡二叉排序树的操作 | 第97-104页 |
5.3.4 局部节点调度算法 | 第104-105页 |
5.4 跨节点调度 | 第105-116页 |
5.4.1 外来查询的插入方法 | 第106-111页 |
5.4.2 交互模型 | 第111-114页 |
5.4.3 迁移算法 | 第114-116页 |
5.5 实验 | 第116-121页 |
5.5.1 实验准备 | 第116-117页 |
5.5.2 局部节点调度的有效性 | 第117页 |
5.5.3 调度效率比较 | 第117-119页 |
5.5.4 调度有效性验证 | 第119-121页 |
5.6 小结 | 第121-122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2-125页 |
6.1 总结 | 第122-123页 |
6.2 展望 | 第123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35页 |
致谢 | 第135-13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36-13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| 第137-138页 |
外文论文 | 第138-212页 |
附件 | 第2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