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号说明 | 第1-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21页 |
·不同条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12-18页 |
·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| 第12-13页 |
·贮藏条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·干燥温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·播种技术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·激素对分蘖和籽粒的影响 | 第16-18页 |
·酶活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·种子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幼苗生长测定 | 第19页 |
·电导率测定 | 第19-20页 |
·加速老化试验 | 第20页 |
·冷冻试验 | 第20页 |
·复合逆境试验 | 第20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0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1页 |
·试验设计与处理 | 第21-22页 |
·播量试验 | 第21页 |
·单粒播试验 | 第21页 |
·施肥方式 | 第21-22页 |
·收获期试验 | 第22页 |
·脱水干燥试验 | 第2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2-26页 |
·标准发芽试验 | 第22-23页 |
·小麦种子千粒重的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小麦种子比重的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小麦种子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抗氧化酶的测定 | 第23-26页 |
·SOD测定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POD测定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CAT测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GA和ABA的测定方法 | 第2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40页 |
·不同播量条件下形成的小麦种子活力的差异比较 | 第26-29页 |
·不同播量条件下形成的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·不同播量条件下形成的小麦种子活力指数的变化 | 第27-28页 |
·主茎穗和分蘖穗种子活力差异比较 | 第28页 |
·主茎穗和分蘖穗种子GA和ABA含量的变化 | 第28-29页 |
·高产栽培条件下施肥方式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29-32页 |
·施肥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施肥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千粒重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施肥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比重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小麦种子发育差异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32-35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小麦种子发育差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| 第32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小麦种子发育差异对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对小麦种子千粒重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种子千粒重、比重与活力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不同干燥温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35-40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种子烘干干燥的脱水曲线 | 第35-37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对小麦种子千粒重的影响 | 第37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与烘干温度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与烘干温度对小麦种子保护性酶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 讨论 | 第40-43页 |
·调节播量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施肥方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种子发育差异对活力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不同干燥温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42页 |
·不同干燥温度对种子保护性酶活性和活力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5 结论 | 第43-45页 |
·播量的调节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43页 |
·不同蘖位(主茎穗和分蘖穗)小麦种子活力差异比较 | 第43页 |
·施肥方式对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小麦种子活力差异的比较 | 第44页 |
·不同生育时期种子千粒重、比重与活力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4页 |
·不同干燥温度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不同干燥温度对种子保护性酶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成绩单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