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5页 |
一、选题依据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(一)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二) 主要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平等思想的理论渊源 | 第15-23页 |
一、平等的内涵 | 第15页 |
二、中国传统的平等思想 | 第15-19页 |
(一) 儒家的平等观念 | 第15-16页 |
(二) 道家的平等观念 | 第16-17页 |
(三) 墨家的平等观念 | 第17页 |
(四) 佛教的平等观念 | 第17-18页 |
(五) 近代康有为及孙中山的平等思想 | 第18-19页 |
三、西方的平等思想 | 第19-21页 |
(一) 柏拉图的平等思想 | 第20页 |
(二) 亚里士多德的平等思想 | 第20页 |
(三)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平等思想 | 第20-21页 |
四、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等的平等思想 | 第21-23页 |
(一) 马克思、恩格斯的平等思想 | 第21页 |
(二) 列宁的平等思想 | 第21-23页 |
第二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平等思想 | 第23-43页 |
一、党的第一代领导入的平等思想 | 第23-29页 |
(一) 毛泽东的平等思想 | 第23-26页 |
(二) 周恩来的平等思想 | 第26-28页 |
(三) 刘少奇的平等思想 | 第28-29页 |
二、邓小平的平等思想 | 第29-33页 |
(一) 政治权利平等,民主法制护航 | 第29-30页 |
(二) 经济平等,达到共同富裕 | 第30-31页 |
(三) 各民族平等,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| 第31-32页 |
(四) 党际关系完全平等,独立自主 | 第32页 |
(五) 国际关系平等,和平共处 | 第32-33页 |
三、江泽民的平等思想 | 第33-34页 |
(一) 以人为本,权利、机会平等 | 第33页 |
(二) 城乡、区域平等,统筹发展 | 第33-34页 |
(三) 民族平等 | 第34页 |
(四) 国际关系平等 | 第34页 |
四、胡锦涛的平等思想 | 第34-36页 |
(一) 以人为本,一律平等 | 第34-35页 |
(二) 统筹兼顾,全面平等 | 第35页 |
(三) 全面协调可持续,经济与社会平等发展 | 第35-36页 |
五、习近平的平等思想 | 第36-43页 |
(一) 政治上的党群关系平等、人人平等 | 第36-38页 |
(二) 经济上的各种性质的企业之间、区域城乡平等 | 第38-39页 |
(三) 社会上的就业、教育、社会保障平等 | 第39-40页 |
(四) 生态上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等 | 第40页 |
(五) 文化上的尊重多样、平等发展 | 第40页 |
(六) 国际关系上的周边、多边关系平等 | 第40-43页 |
第三部分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不平等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 | 第43-53页 |
一、现阶段中国社会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| 第43-45页 |
(一) 政治上的不平等 | 第43页 |
(二) 经济上的不平等 | 第43-44页 |
(三) 社会上的不平等 | 第44页 |
(四) 生态上的不平等 | 第44-45页 |
二、实现平等的措施和途径 | 第45-53页 |
(一)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,实现政治平等 | 第45-46页 |
(二)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,实现经济平等 | 第46-47页 |
(三)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,实现文化平等 | 第47-48页 |
(四)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实现社会平等 | 第48-50页 |
(五)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实现生态平等 | 第50-53页 |
第四部分 中国共产党平等思想的现实意义 | 第53-59页 |
一、政治平等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| 第53-54页 |
二、经济平等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意义 | 第54-55页 |
三、文化平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| 第55页 |
四、社会平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| 第55-56页 |
五、生态平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| 第56-59页 |
结束语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7页 |
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