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导论 | 第7-12页 |
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7页 |
·研究状况综述 | 第7-11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7-1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、重点、创新点、难点 | 第11-12页 |
2 法律视角中的商品化权 | 第12-22页 |
·商品化权的概念、性质、特征、与相关权利形态的的比较 | 第12-18页 |
·商品化权的概念 | 第12-14页 |
·商品化权的性质 | 第14-15页 |
·商品化权的特征 | 第15-17页 |
·与相关权利形态的比较 | 第17-18页 |
·对商品化权保护的法理依据 | 第18-22页 |
·商品化权的法哲学分析 | 第18-20页 |
·商品化权的经济学分析 | 第20-22页 |
3 构建商品化权制度的相关问题 | 第22-29页 |
·商品化权的法律关系 | 第22-25页 |
·商品化权的主体设定 | 第22-23页 |
·商品化权的客体设定 | 第23-25页 |
·商品化权的内容 | 第25页 |
·商品化权的法律原则 | 第25-27页 |
·合理使用原则 | 第26页 |
·权利穷尽原则 | 第26-27页 |
·公序良俗原则 | 第27页 |
·商品化权的侵权认定 | 第27-29页 |
·侵权行为 | 第27-28页 |
·侵权结果 | 第28页 |
·侵权责任中的过错要件 | 第28-29页 |
4 国外关于商品化权的保护模式及启示 | 第29-36页 |
·英美法系 | 第29-31页 |
·商品化权在美国的立法保护模式 | 第29-30页 |
·商品化权在英国的立法保护模式 | 第30-31页 |
·大陆法系 | 第31-33页 |
·商品化权在日本的立法保护模式 | 第31页 |
·商品化权在德国的立法保护模式 | 第31-33页 |
·对以上保护模式的简要分析及启示 | 第33-36页 |
·美国的公开权制度 | 第33页 |
·英国的冒充之诉 | 第33-34页 |
·德国统一的人格权模式 | 第34页 |
·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4-36页 |
5 我国商品化权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建议 | 第36-45页 |
·现有法律制度在商品化权保护上的困境 | 第36-38页 |
·人格权法在保护商品化权方面的缺陷 | 第36页 |
·著作权法在保护商品化权方面的缺陷 | 第36-37页 |
·商标法在保护商品化权方面的局限 | 第37-38页 |
·专利权法在保护商品化权方面的局限 | 第38页 |
·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保护商品化权方面的缺陷 | 第38页 |
·关于我国商品化权保护的建议 | 第38-45页 |
·修改与完善人格权法对商品化权的保护 | 第39-40页 |
·修改与完善著作权法对商品化权的保护 | 第40-41页 |
·修改与完善商标法对商品化权的保护 | 第41-42页 |
·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品化权的保护 | 第42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9-50页 |
后记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