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部门经济论文--种植业论文--粮食作物论文

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瓶颈约束研究--基于虚拟耕地视角

内容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1章 导论第12-20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13页
   ·研究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·虚拟耕地和虚拟耕地战略的理论来源第13-15页
     ·虚拟耕地战略在现实中的应用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粮食生产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6页
   ·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6-18页
   ·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8-19页
   ·本文的不足与展望第19-20页
第2章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-24页
   ·概念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虚拟土与虚拟土战略第20页
     ·虚拟耕地、虚拟耕地战略与虚拟耕地优势度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粮食、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第21页
   ·虚拟耕地概念的理论基础第21-24页
     ·比较优势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·要素禀赋理论第23-24页
第3章 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虚拟耕地量化分析第24-35页
   ·山东省自然经济基本情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地形与水资源概况第24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气候条件概况第24页
     ·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25页
   ·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虚拟耕地含量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·计量方法的确定第25页
     ·主要粮食作物的选择及虚拟耕地含量的确定第25-28页
   ·主要粮食作物在各地市之间的虚拟耕地含量水平第28-34页
     ·主要粮食作物在不同地市的虚拟耕地含量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小麦在各地市的虚拟耕地含量变化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玉米在各地市的虚拟耕地含量变化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大豆在各地市的虚拟耕地含量变化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稻谷在各地市的虚拟耕地含量变化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薯类在各地市的虚拟耕地含量变化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·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 山东省虚拟耕地优势度评价体系第35-49页
   ·虚拟耕地优势度评价体系概述第35页
   ·相关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数据的标准化第35-42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选取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对虚拟耕地优势度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第37-42页
   ·数据分析方法——主成份分析法第42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42-46页
     ·方法原理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实证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·山东省虚拟耕地战略优势度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·结论第47-49页
     ·稳定A级优势度地区的发展第47-48页
     ·逐步提高B级优势度地区的农业第48页
     ·因地制宜的发展C类地区的特色农业第48-49页
第5章 山东省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约束第49-52页
   ·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,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压力凸显第49页
   ·基于虚拟耕地优势度审视粮食区域生产问题第49-50页
   ·特色粮食作物产量下降问题第50页
   ·部分地区粮食生产的经济技术投入不足第50-52页
第6章 基于虚拟耕地理论的政策建议第52-55页
   ·有效利用耕地资源,发挥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第52页
   ·依照不同地区比较优势,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第52-53页
   ·保护特色粮食作物的基本生产,加大政策、财政、技术的投入第53页
   ·农业生产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,加强区域协调合作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后记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河北省张北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
下一篇: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(2008-20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