苄基咪唑盐系列抗菌高分子的研究
| 缩略语表 | 第1-11页 |
| 摘要 | 第11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3-31页 |
| ·抗菌的概念 | 第13-15页 |
| ·微生物的类型与危害 | 第13-15页 |
| ·微生物的杀灭方法 | 第15页 |
| ·抗菌剂的发展与分类 | 第15-25页 |
| ·天然抗菌剂 | 第16-17页 |
| ·无机抗菌剂 | 第17-18页 |
| ·有机抗菌剂 | 第18-19页 |
| ·高分子抗菌剂 | 第19-21页 |
| ·季铵盐类高分子抗菌剂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5页 |
| ·光固化技术 | 第25-27页 |
| ·光固化体系 | 第26-27页 |
| ·光固化反应过程 | 第27页 |
| ·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| 第27-31页 |
| ·选题依据 | 第27-2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8-31页 |
| 第二章 分子设计、实验及表征方法 | 第31-40页 |
| ·分子设计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原料与仪器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3-37页 |
| ·苄基咪唑盐系列抗菌剂的合成 | 第33-34页 |
| ·光聚合反应 | 第34-35页 |
| ·抗菌效能评估 | 第35-37页 |
| ·分析与表征方法 | 第37-40页 |
| ·~1H核磁共振谱(~1H-NMR) | 第37页 |
| 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37-38页 |
| ·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 (GC-MS) | 第38-40页 |
| 第三章 咪唑型季铵盐抗菌剂的合成与表征 | 第40-56页 |
| ·烷基咪唑的合成与表征 | 第40-42页 |
| ·咪唑型季铵盐抗菌剂的结构表征 | 第42-52页 |
| ·原料乙烯基苄氯(VC)的结构表征 | 第43-44页 |
| ·C_4Im VC-Cl的结构表征 | 第44-46页 |
| ·C_6Im VC-Cl的结构表征 | 第46-48页 |
| ·C_8Im VC-Cl的结构表征 | 第48-49页 |
| ·C_(12)Im VC-Cl的结构表征 | 第49-52页 |
| ·合成条件对季铵化反应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溶剂对产率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·小结 | 第53-56页 |
| 第四章 高分子抗菌膜的制备 | 第56-62页 |
| ·非活性单体的选择 | 第56-57页 |
| ·光固化性能研究 | 第57-58页 |
| ·活性单体的选择 | 第58-59页 |
| ·小结 | 第59-62页 |
| 第五章 抗菌性能的研究 | 第62-74页 |
| ·咪唑盐型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测试 | 第62-65页 |
| ·细菌的选择 | 第62-63页 |
| ·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 | 第63-64页 |
| ·抗菌效率 | 第64-65页 |
| ·抗菌膜的抗菌性能评价 | 第65-71页 |
| ·抑菌圈法 | 第66-71页 |
| ·振荡瓶法 | 第71页 |
| ·小结 | 第71-74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| ·结论 | 第74页 |
| ·展望 | 第74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|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