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接地网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接地网的作用 | 第11-12页 |
·接地网腐蚀的危害性 | 第12页 |
·接地网材料 | 第12-14页 |
·接地网的防护措施 | 第14-15页 |
·红壤特性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红壤腐蚀的电化学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红壤腐蚀评价方法 | 第17页 |
·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17-19页 |
2 实验仪器及方法 | 第19-25页 |
·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1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9-20页 |
·实验红壤 | 第20-2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失重法 | 第21-22页 |
·电化学测试技术 | 第22页 |
·表面分析法 | 第22-25页 |
3 接地材料在红壤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| 第25-41页 |
·紫铜在红壤中的腐蚀行为 | 第25-29页 |
·开路电位的测量 | 第25-26页 |
·EIS测量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极化曲线测量 | 第28页 |
·表面形貌观察 | 第28-29页 |
·不锈钢在红壤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| 第29-32页 |
·开路电位的测量 | 第29-30页 |
·EIS测量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不锈钢在红壤中的极化曲线图 | 第31页 |
·表面形貌观察 | 第31-32页 |
·镀锌钢在红壤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| 第32-35页 |
·开路电位的测量 | 第32-33页 |
·EIS测量 | 第33-34页 |
·极化曲线测量 | 第34页 |
·表面形貌观察 | 第34-35页 |
·碳钢在红壤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| 第35-39页 |
·开路电位的测量 | 第35页 |
·EIS测量 | 第35-37页 |
·极化曲线测量 | 第37-38页 |
·表面形貌观察 | 第38-39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9-41页 |
4 不锈钢包钢在红壤中的耐蚀性能研究 | 第41-57页 |
·不锈钢包钢母材及焊缝的耐蚀性能 | 第41-47页 |
·电极材料及土壤溶液 | 第41-42页 |
·试样浸泡前形貌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电化学测试 | 第44-47页 |
·结论 | 第47页 |
·不锈钢包钢裸露横截面的电偶腐蚀行为 | 第47-57页 |
·失重试验 | 第48-50页 |
·表面形貌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电化学测量 | 第51-5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6-57页 |
5 几种离子对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| 第57-65页 |
·试液的配制 | 第57-58页 |
·304不锈钢在铁铝比为 1:1 的红壤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| 第58-60页 |
·开路电位的测量 | 第58页 |
·电化学阻抗谱 | 第58-59页 |
·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循环极化曲线 | 第60页 |
·304不锈钢在单独硫酸铁的红壤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| 第60-62页 |
·电化学阻抗谱 | 第60-61页 |
·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循环极化曲线分析 | 第62页 |
·304不锈钢在含NaCl的红壤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| 第62-64页 |
·电化学阻抗谱 | 第62-63页 |
·动电位极化曲线 | 第63页 |
·循环极化曲线 | 第63-64页 |
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·总结 | 第65-66页 |
·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