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·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“四化”同步发展的关键 | 第12页 |
·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| 第12-13页 |
·家庭农场是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载体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文献分析法 | 第18页 |
·问卷调查法 | 第18页 |
·个案分析法 | 第18页 |
·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方法 | 第18页 |
·比较分析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·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9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20-35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0-24页 |
·农业生产二重性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| 第21页 |
·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制度变迁理论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24-34页 |
·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研究 | 第24-28页 |
·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 | 第28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| 第35-50页 |
·对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内涵的界定 | 第35-36页 |
·我国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的历史必然性 | 第36-39页 |
·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历史演变 | 第36-37页 |
·家庭农场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的丰富和完善 | 第37-38页 |
·传统承包农户具有向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演变的趋势 | 第38-39页 |
·家庭农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 | 第39-46页 |
·与农业龙头企业比较 | 第39-42页 |
·与专业合作社比较 | 第42-46页 |
·构建家庭农场的创新激励机制实现农业现代化 | 第46-49页 |
·以史为鉴,探求农业创新动力机制 | 第46-47页 |
·从微观与宏观视角论证家庭农场具有持续创新动力 | 第47-48页 |
·走“国家+家庭农场”模式,从根本上破解家庭农场创新风险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界定 | 第50-59页 |
·从效率的视角 | 第50-53页 |
·从土地产出率的视角 | 第50-52页 |
·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 | 第52页 |
·从家庭经济效益的视角 | 第52-53页 |
·从公平的视角 | 第53-54页 |
·从个体的角度分析 | 第53页 |
·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从发展的视角 | 第54-56页 |
·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界定的多样化 | 第54-55页 |
·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具有动态增加趋势 | 第55-56页 |
·实际案例 | 第56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适度规模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 | 第59-73页 |
·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 | 第59-61页 |
·从土地供给的角度 | 第59页 |
·从土地需求的角度 | 第59-60页 |
·从外部推动因素看 | 第60-61页 |
·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农民非农收入水平 | 第61页 |
·土地流转价格 | 第61页 |
·单位面积土地收入 | 第61-62页 |
·政府行政干预 | 第62页 |
·我国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| 第62-64页 |
·土地流转面积快速增长 | 第62-63页 |
·土地流转率区域差异显著 | 第63页 |
·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 | 第63-64页 |
·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大 | 第64页 |
·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问题的个案分析 | 第64-70页 |
·上海市松江区土地流转实践 | 第65-66页 |
·安徽省繁昌县平镇土地流转实践 | 第66-68页 |
·四川省崇州市土地流转实践 | 第68-70页 |
·结论与建议 | 第70-73页 |
第6章 家庭农场主胜任能力研究 | 第73-81页 |
·当代家庭农场主生存现状 | 第73-79页 |
·成功家庭农场主的特质及来源 | 第79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7章 适宜农业技术的选择 | 第81-97页 |
·家庭农场增收的出路在“适宜技术” | 第81-85页 |
·增加收入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前提 | 第81页 |
·靠规模靠政策增收都不是出路 | 第81-83页 |
·上海松江区财政补贴效果分析 | 第83-84页 |
·科技创新是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| 第84-85页 |
·家庭农场适宜技术的选择 | 第85-89页 |
·适宜技术的六个选择标准 | 第85-87页 |
·哪些农业科技最适合家庭农场? | 第87-89页 |
·几个利用适宜技术显著增收的典型案例 | 第89-95页 |
·案例一 | 第89-91页 |
·案例二 | 第91-93页 |
·案例三 | 第93-9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5-97页 |
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| 第97-100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97-98页 |
·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| 第98-100页 |
·土地流转问题 | 第98页 |
·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的界定问题 | 第98页 |
·农场主的选拔培育问题 | 第98-99页 |
·农业技术的选择推广问题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-10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109页 |